约4700字。对现代文探究性阅读题概念的探讨
黄忠远
随着07年高考大纲颁布实施,在现代文阅读这块阵地上,出现了一个“新目标”——探究题,自然为万众所瞩目,群起而“攻”之。虽然这种题型在过去的高考卷或平时的训练题中也有出现,但是作为一个正式的类别提出来,还就是现在的大纲,所以值得我们重新来去认识一下它。
现在对于探究题这个概念,似乎没有一个权威的定论。在各种杂志文章、辅导书以及一些专家讲座中涉及到这个类题,有不同的提法;至于一些复习资料上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探究题”,也是真真假假,形形色色。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下面就此发表一点个人的意见,算是“正名吧。
关于探究题的内涵
在07年高考大纲里,提到“探究”的这个概念的有三个地方:
《考试能力要求》一处
“F 探究: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能力层级。”
《选考内容》两处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3.探究 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3.探究 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综合以上条文的信息,可以知道,“探究”的内涵要点是“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出现的范围是选考部分的阅读题,为阅读现代文而设置。所以它不涉及古文,也不包含作文,它的名字就应该叫“现代文探究性阅读题”,或者可以简称“探究题”。
有不少人把这种题型叫“开放型阅读题”。冠以“开放”,只是表现了它一个方面的内容——“有所发现和创新”,而忽略了另一方面内容——“探讨疑点难点”,所以是不够全面的。
根据上面大纲内容可以总结出探究性阅读题有如下特点:
开放性 一般不设定标准答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综合性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分析疑难问题。
辐射性 问题可拓展至阅读的文本以外的内容。
难度大 从大纲规定的层级(F级 )以及《选考内容》具体介绍的考查要求可知其难度比其他题目(作文除外)要高。
因此,我们的命题者在命题时,或者我们的老师在指导学生做题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好这个尺度,把真正有价值的探究题摆到学生的面前。
比如2005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第一题(现代文阅读)的最后一题
“你将受邀参加全国民间工艺研讨会,请就如何振兴剪纸艺术准备一份发言提纲。”
回答这道题,必须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就如何振兴剪纸艺术提出自己的某些建设性的意见,用发言提纲的形式写出来。那么学生就需要具备一些有关的社会知识,比如能够了解哪些文化活动可以保护这种传统艺术或促进其发展,有哪些方法可以在工艺上使之更加完美等等,这就不是在文本框架内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