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高一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550字。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高一语文试题
2025.11
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试卷共10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考试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
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书写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阅读(73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这回到湖南,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情况,共三十二天,在乡下,在县城,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工作同志开调查会,仔细听他们的报告,所得材料不少。许多农民运动的道理,和在汉口、长沙从绅士阶级那里听得的道理,完全相反。我想这些情形,很多地方都有。所有各种反对农民运动的议论,都必须迅速矫正。革命当局对农民运动的各种错误处置,必须迅速变更。因为目前农民运动的兴起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不过时局将强迫你迅速地选择罢了。
农民运动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旁及各种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城里的贪官污吏、乡村的恶劣习惯。这个攻击的形势,简直是急风暴雨,顺之者存,违之者灭,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打得个落花流水。地主权力既倒,农会便成了唯一的权力机关,真正办到了人们所谓“一切权力归农会”。连两公婆吵架的小事,也要到农民协会去解决。土豪劣绅,不法地主,则完全被剥夺了发言权,没有人敢说半个不字。
“我出十块钱,请你们准我进农民协会。”小劣绅说。
“嘻!谁要你的臭钱!”农民这样回答。
四个月前被一般人看不起的所谓“农民会”,现在却变成顶荣耀的东西。从前拜倒在绅士权力下面的人,现在却拜倒在农民权力之下。
地主政权既被打翻,族权、神权、夫权便一概跟着动摇起来。农会势盛地方,族长及祠款经管人不敢再压迫族下子孙,不敢再侵蚀祠款。在农民势力占了统治地位的地方,信神的只有老年农民和妇女,青年和壮年农民都不信了。菩萨是农民立起来的,到了一定时期,农民会晓得用他们自己的双手丢开这些菩萨,无需旁人过早地代庖。共产党对于这些东西的宣传政策应当是:“引而不发,跃如也。”菩萨要农民自己去丢,烈女祠、节孝坊要农民自己去摧毁。
我在乡里也曾向农民宣传破除迷信:“神明吗?那是很可敬的。但是不要农民会,只要关圣帝君、观音大士,能够打倒土豪劣绅吗?那些帝君、大士们,敬了几百年,一个土豪劣绅不曾替你们打倒!现在你们想减租,请问你们有什么法子,信神呀,还是信农民会?”我这些话,说得农民都笑起来。
中国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可是地主的文化是由农民造成的,因为造成地主文化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从农民身上掠取的血汗。农村里地主势力一倒,农民的文化运动便开始了。试看农民一向痛恶学校,如今却在努力办夜学。不久的时间内,全省当有几万所学校在乡村中涌出来。不若知识阶级和所谓“教育家”者流,空唤“普及教育”,唤来唤去还是一句废话。
总上许多件事,都是农民在农会领导之下做出来的。就其基本的精神说来,就其革命意义说来,请读者们想一想,哪件不好?说这些事不好的,我想,只有土豪劣绅们吧!很奇怪,蒋介石、张静江诸位先生的意见,颇不以湖南农民的举动为然。嘴里天天说“唤起民众”,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
一九二七年三月
(摘编自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材料二:
毛泽东的文章,都是依据他所经历的中国革命大事写成,而且往往是直取核心。一些重要的事件都有专门文章,而在这些论述具体事件的文章中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毛泽东赴湖南考察五县的农民运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调研范围的全面性;广泛调查后他发现,革命当局对农民运动存在着许多误解。
B.农民运动中,共产党对于反神权不仅要做宣传引导工作,还应当担负起摧毁神权的相关工作。
C.革命者如何对待农民运动,看似有“选择的自由”,但若不了解实情,就无法正确领导农民,甚至会自以为正确地走到农民的对立面。
D.毛泽东关于阎锡山军事入侵一事的描述与评价,形象地交代了上党地区的地形特点、我军的战略意图,也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的心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依据实地调研写成,其中“开调查会”的方法,也见于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一文。
B.材料一对于落后的封建迷信文化持批判的态度,其主要论说对象与《拿来主义》的不尽相同。
C.材料二提到《荷塘月色》的“典”,是指朱自清在文中运用的各种典故、经典元素和文化底蕴。
D.材料二中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引用《劝学》,表明毛泽东的政论文比前人写得更为精彩。
3.下列选项符合毛泽东当时关于农民运动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从前呢,是城里人怕乡里人;而现在呢,是乡里人怕城里人。”
B.“应使每个农村的青年壮年农民都有一柄梭镖,而不应限制它。”
C.“农会虽要办,但是现在农会的举动未免太过分了,革命也不能矫枉过正。”
D.“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种了几十年田,没有见过什么农民协会,也吃饭。”
4.为什么毛泽东的政论文章能形成浅显而又深刻的语言风格?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5.请结合材料二画线句对《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的评价,分析材料一相关内容的论证效果。(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李三汪曾祺
李三是地保,又是更夫。他住在土地祠。土地祠每坊都有一个。“坊”后来改称为保了。只有死了人,和尚放焰口,写疏文,写明死者籍贯,还沿用旧称:“南赡部洲中华民国某省某县某坊信士某某……”云云,疏文是写给阴间的公事。大概阴间还没有改过来。土地是阴间的保长。其职权范围与阳间的保长相等,不能越界理事,故称“当坊土地”。李三所管的,也只是这一坊之事。出了本坊,哪怕只差一步,不论出了什么事,死人失火,他都不问。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