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2025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0/11 22:14: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0 总计:2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540字。

  山东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2025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今人用时钟观察时间,古人也有“时钟”,以天空为钟、面,以日月为指针,月往日来,是空间的位移,也是时间的流动。《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先民造字,通过太阳的方位、月相的盈亏,转喻循环往复的时间。
  时间字取象于日和月。一天之内的时间字,我们可以看到日月交错的印记。以“夙”字为例来看,本义是“早”,甲骨文作(见图1),上边是月亮,下边是张开的双手,以残月未尽就开始劳作表示时间早。成语“夙兴夜寐”说的就是早起晚睡,形容非常勤奋。
  一月之内的时间字,主要取象于“月”。“朔”是初一,月亮复苏.;“朏”是初三,新月生辉;“望”是月圆之日,小月十五,大月十六。 月盈则亏,“望日”之后,月光渐次暗淡。到了最后一天,看不到月亮,这一天叫“晦”。 由“晦”而“朔”,就进入了下一个月缺月圆的循环,中间仅一日之隔,因此“晦”“朔”连用,表示时间短。《庄子》中“朝菌不知晦朔”,说的就是朝生暮死的菌类,生命连一天都无法跨越。
  一日之内,日升日落;一月之内,月圆月缺;日月交替,周而复始。人们以日月的空间变化为参照,创造了一系列表示时间的字。
  时间字取象于农事和物候。 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二十四节气代表了农耕与时间协同的智慧结晶。先民为时间造字,也把农耕生活和物候变化封存在字形当中。
  一年之内的时间字,主要是“春”“夏”“秋”“冬”和“年”。 人们能将连续的时间划分出时节,来源于物候的变化和农时的节奏,因此,与时节有关的字取象于物候和农事。
  以“年”字为例,甲骨文作(见图2),从“禾”从“人”,以人负载谷物表示收成。谷物—年收获一次,收获是一个农事周期节点,因此“年”由“收成”义引申指“一年时间”。尽管“年”不是为“一年时间”义造的专字,但也可从词义发展看出时间义与农业生产的关联。今天的“年”还有另外一个时间义,就是春节,中国人把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叫“过年”,也和农业社会庆祝谷物收成并祈祷来年五谷丰登有关。
  时间无形,所有时间字,都取象于有形的空间,在词义发展中,有大量时空关联,许多古文字形体,就是对时间空间化的具象化表现和中国式表达。
  (摘编自齐元涛《汉字中的时空观念》)
  材料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悠久而持续。这个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的文明为什么能够从未间断? 从中华文明的核心要素汉字可以窥见一斑。汉字是以记录汉语为主并具有多种功能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表意文字体系的典型代表。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突出表现在汉字的延续性上,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材料一《周易》中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可以看出先民注意到日月变化与时间的密切关联,通过观察天文现象来感知时间变化。
  B.材料一中“朔”“朏”“望”“晦”等字,对应月相的不同阶段以及这些阶段所代表的时间意义,体现出月相与时间的对应关系。
  C.材料二中秦始皇“书同文字”的政策,以及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等例子,论证了汉字在构筑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中的基础作用。
  D. 材料二中用诗句的不同排列方式,说明线性读出诗句能感受韵律美,而非线性结构体现词性对应,更能彰显汉字的独特神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是物候变化与农业生产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决定了汉字的词义发展必须紧密围绕日月变化和农事物候展开。
  B.许多古文字形体是对时间空间化的具象化表现,得益于古人对事物变化的细致观察,体现出对时间和空间的独特理解。
  C.材料二运用“定海神针”一词,有意强调汉字体系的稳定性,突出其在中华文化传承和维系中华文化根脉中的重要作用。
  D.从图3中“众”字的构形可以看出,“众”字由多个人和太阳构成,会意多人在烈日下劳作,由此产生许多人的含义。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甲骨文等古文字形体具体实例的展示,生动形象,能够让读者了解到古人对时间的独特感知和表达方式。
  B.材料二将西方国家与中华文明在朝代更迭后文字的不同结果进行对比,突出了汉字具有表意且更在于表音的独特优势。
  C.文本使用“中国式表达”“源远流长”“凝聚力”“传承有序”等大量词汇,体现出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
  D.两则材料均采用总分总结构,前者以古人观察时间切入,以时间字空间化表达的观点作结;后者以汉字延续性切入,以对汉字重要地位的评价作结。
  4.材料二中说“汉字中蕴藏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请从材料一中找出相关依据,并举例说明。(4分)
  5.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之一就是连续性。请结合材料,从汉字延续性的角度分析中华文明具备这一特性的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呦呦鹿鸣
  吴 越
  多吉把我从火车站捞出来的时候,我正站在一道铁栅栏旁找出站口。不知道怎么形容,从来没来过这种小地方,没有检票员也没有安全门,原来踏上月台的那一刻,手里那张火车票就已经达成了全部使命。
  我跟着多吉奔袭了三十多里地到了他的驻地,他推开红砖瓦小院的门,露出空旷的营房。
  我很惊讶:“这里居然就你一个人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