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9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9/10 22:20:0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2 总计:3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9650字。

  广东省广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利用水的浮力及河水的流动发展交通运输,是人类早期文明成果之一。中国河运历史悠久,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吴兴钱山漾距今五千多年的良渚文化遗址发现了船用木桨,说明当时先民们已经有了舟楫交通工具。然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主要河流多自西向东流,不利于南北水路交通。于是,中国人很早就学会了开凿运河,以沟通原来互不连通的水道,尤其是加强南北方向的联系。
  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路线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之一。它是古代中国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科技发展的结果。几千里长的运河要通过海拔高程不同的许多地区,纵向沟通长江、淮河、黄河等洪流巨川。在两千多年的挖掘、修建过程中,中国人民不仅大胆冲破中国东西水系这个自然地理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保持水量、改造地形和克服洪水泥沙之害等四大难题,而且创造出许多卓有成效的工程设施。其中以船闸、滚水坝和水柜等最为著名。大运河卓越运能的实现,集中展示了古代中华文明在土地测量、河道建筑、水利水运等工程领域的科学成就、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
  中国很早就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作为政治中心的首都有必要建立在兼顾国内不同经济文化成分的地方,汉唐长安和元明清以来的北京就是如此。然而,这就容易造成政治中心与经济发达地区空间上的距离。况且,大一统国家高度的中央集权又使得首都生活的经济供应极为繁重,因而不得不在既有生产力水平上最大限度地发展运力。我们看到,早期运河就是因漕运发展起来的,即利用水运把四方贡赋运往京师或把粮草运往军事重镇。帝国传统甚至使分立时期的中原王朝如五代赵宋也尽可能立国都于漕渠枢纽之地,所谓“国以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以漕为本,漕以河为依”。因此,国都移动,运河水道也随之移动,运河实际成了国都乃至王朝国家的经济命脉。
  运河还有利于发展交通,加强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早期邗沟、黄沟的开通首次将江、淮地区同中原、黄河流域联系起来,再由吴古故水道、百尺渎等把长江和钱塘江流域连接起来,这就大大便利了当时中国东部的南北交通。交通运输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从而对发展和巩固全国的政治统一发生巨大的影响。我们已经看到早期运河网络在秦汉帝国的作用。隋统一后更建成了贯通南北的运河体系,西起京师长安,北通涿郡,南达余杭,全长五千余里。运河上“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对隋唐时代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都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平陈之后,牧民者尽更变之。苏威复作《五教》,使民无长幼悉诵之,士民嗟怨”,于是在一些世族豪门的鼓动下,开皇十年(590)冬,“陈之故境,大抵皆反”。叛乱平定之后,隋朝停止了在江南激进的经济、文化政策,并以晋王杨广为扬州大总管镇江都。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他驻守江都十年,推行文化怀柔政策并取得很大成就,这很可能就是他即位后积极开凿运河并乘龙舟三下江都的主要动因。隋仅二世,但大乱并不始于亡陈,这就很说明问题。而唐朝之所以在安史乱后藩镇割据俨然敌国的情况下还能再延续一百五十多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靠运河转运的东南财赋支持。唐中后期所谓平藩镇的活动,例如宪宗平淮西、武宗平泽潞,主要也是为了打通和保证东南财路。
  (摘编自袁行霑《大运河的开通及其意义》)
  材料二:
  虽然炀帝因在建城和建宫时穷奢极侈而受到严厉的指责,但他开凿运河的工程是最受儒家史学家痛恨和批判的目标。命令开凿一条运河的诏书是在炀帝执政的第一年(605年)颁布的。《隋书》记载,为了开掘此河渠北部较长的一段,炀帝动员了百万以上的劳工,同年稍晚,他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运河的开凿既得益于天然河流或河道,同时也对东西水系的地理条件限制有所突破。
  B.对漕运的需求既是早期运河发展的动因,也是分立时期中原王朝国都选址的直接依据。
  C.对隋运河体系的继承和改善既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王朝的寿命。
  D.儒家史官对运河系统优越性的忽视既源自传统儒家思想,也与隋炀帝的负面形象有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自古以来就善于利用河流发展交通,大运河作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展现出卓越的工程技术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B.大运河作为连接南北的重要通路,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全国资源的调配能力,反映出中央集权体制下对资源集中控制的需求。
  C.隋炀帝积极开凿运河并三下江都,不仅是为了推行文化怀柔政策,更出于展示皇权威严和国力强盛,巩固统治地位的目的。
  D.“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清波”表明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对后世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3)根据两则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名称 时代 区域 简介
  邗沟 春秋 淮阴至扬州 沟通长江和淮河
  灵渠 秦朝 广西桂林 连接湘江和漓江;岭南百姓家破人亡
  漕渠 汉朝 长安至潼关 漕运,通粮道
  隋朝大运河 隋朝 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 贯通南北,沟通五大水系,“运漕商旅,往来不绝”“亡隋波浪九天来”
  京杭大运河 元朝 北京至杭州 两湖、闽、广等地灌溉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促进新经济区的形成
  A.邗沟连通淮阴和扬州,首次将江淮地区与中原、黄河流域联系起来,便利南北交通。
  B.漕渠主要用于漕运,即利用水道运输粮食等物资,是长安乃至整个汉朝的经济命脉。
  C.与秦开凿灵渠相似,隋朝大运河在修建过程中劳民伤财,客观上加速了王朝的灭亡。
  D.京杭大运河在隋朝大运河的基础上延伸至两湖等地,使其一跃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
  (4)两则材料在论述过程中均多处引用史料,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
  (5)儒家史官和近代史学家对大运河的不同态度,反映出不同史观对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解读。这对我们正确看待历史事件有何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精确把握重要信息,依据选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逐一对照选项和对应句,判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宜兴壶
  王 平     
  这玩意,似乎确实是件珍品。
  除开何老先生本人,哪个都动它不得。有一回,他的崽云康伢子来了个老同学,据说专门研究陶瓷史,而且在哪家学术刊物上登过论文。云康瞒天过海,从柜子里端出这把壶来,捧给那老同学看,且介绍得极艺术:壶身如何如何不必说,壶嘴如何如何又不必说,壶柄如何如何还不必说,结果什么都说了。
  终于轮到壶盖如何如何不必说了的时候,何老先生抱着孙子隽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