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精诚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160字。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现代文阅读(一)(本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碗苏式汤面,浇头数以百计,精工细作汇聚万千风味;一曲吴语《声声慢》轻柔婉转,引得青年男女排起长龙,只为一饱耳福;一方园林浓缩天下山水,白天熙熙攘攘、碧叶红花,夜晚清净优雅依旧光影斑斓……这,是2500多岁的不老古城苏州的城市腔调。
以全国0.09%的土地创造全国约2%的GDP,作为制造业重镇和现代产业集群高地,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前十强……这,是改革开放前沿城市苏州的发展基调。
苏州等城市恰如苏作“双面绣”:一城双面,面面精彩。千百年来人文与经济的精巧调和、相得益彰,造就了“苏湖熟,天下足”的绵延发展传奇。如果说人文是城市的腔调,那么经济就是城市发展的基调。人文与经济协调共生,犹如腔调与基调的匹配融合,是成就优美乐章的核心所在。
城市的发展基调至为重要,但城市的文化腔调也会反作用于经济发展基调。苏杭为代表的江南地区,长期活跃的经济促成了持续的文化繁荣,长久的文化积淀潜移默化奠定了城市发展的风格特质。精致、创新、内涵等文化特质,也是苏州等地经济发展的一贯坚持和内在追求。文化影响人的创造,将腔调注入,融成独特的物质和精神发展成果。
城市的文化腔调越是醇厚鲜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调就能更加深厚持久。小桥流水、丝绸刺绣、戏曲弹唱,丰富的文化元素在苏杭等江南城市汇聚,既塑造了千年文脉遗存、城市精神,更使得丝绸纺织等经济业态长盛不衰。历史证明,独特的文化中心更容易成为特色的产业聚落,坚韧的城市精神助推创业者深耕产业促成经济繁荣。城市也随之不断提升功能和品质,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的发展。
强化城市的腔调,稳住发展的基调,我们的城市就能激活人文基因,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以深沉的腔调赋能发展,让发展的基调独特而可持续,能让城市生发出强大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形成持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动人的城市之美,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展现。
(摘编自新华网•新华时评《城市的腔调里有发展的基调》)
材料二:
王澍是中国目前唯一的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其代表作品有: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杭州国家版本馆。作为一个迁居至杭州的“新杭州人”,他与这个城市的过去有着灵魂上的共鸣;作为一个建筑师,他对“建筑”这一概念有着存在主义式的危机感,这与他“冷眼”经历这座城市
1.(3分)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腔调”是指融合了市民生活方式、城市文化生活等内容的城市人文风貌。
B.“优美乐章”实际上是指城市人文风貌与经济发展协调共生而带来的良好状态。
C.“冷眼”是指建筑师王澍以一个学者的客观与审慎,冷静地看待杭州的变化。
D.“再次装裱”是说杭州城市现代进程的实质是复刻历史,缺乏新时代的创意。
2.(3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杭丰富的文化元素促成了丝绸纺织等经济业态的繁荣,证明人文因素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B.如果一个城市不能生发出强大的力量,那么它在秉承自身独特的人文基因、促成经济的良性发展这两方面必然有所缺失。
C.建筑家王澍欣赏、推崇杭州原有的“一半湖山一半城”的城市结构,对于现在的城市结构特点并不认可。
D.王澍对于杭州寻找宋韵的做法做出了客观评价,既认可了这一做法的必然性,也思考了这一做法应具备的文化高度。
3.(3分)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都涉及城市与人文的关系,但前者重在阐述经济发展与人文因素的关系,后者重在探讨城市发展的具体做法。
B.材料一以苏州真实的生活画面和具体的发展数字,引出“人文需要与经济协调共生”这一观点,入题方式巧妙生动。
C.材料二中,《新周刊》由杭州的城市建设入手,重点讨论城市发展与当下时代的关系,这展现出由浅入深的访谈技巧。
D.材料二中,王澍作为访谈的另一方,以更高远的视角审视当下时代的城市建设,这显示了一个优秀建筑师的素养。
4.(4分)好的新闻评论既要能对接生活,又要能引领生活。请分析材料一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的。
5.(4分)《城市愿景》栏目将采访你,希望你谈一谈对“武汉”这座城市的期望,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内容,表达你的想法。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D.“实质是复刻历史,缺乏新时代的创意”错,《新周刊》说“包括杭州,也一直在寻找宋韵”,建筑家王澍承认“杭州追求宋韵是很自然的结果”,建筑家王澍和《新周刊》都没有对杭州寻找宋韵做出否定性评价。所以,“实质是复刻历史,缺乏新时代的创意”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B.“如果一个城市不能生发出强大的力量,那么它在秉承自身独特
现代文阅读(二)(本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访笺杂记
郑振铎
1我搜求明代雕版画已十余年,间亦以余力,①旁骛清代木刻画籍。然不甚重视之。至于流行的笺纸,则初未加以注意。虽未尝不欣赏《十竹斋笺谱》《萝轩变古笺谱》,却视之无殊于诸画谱。
2约在六年前,偶于上海有正书局得诗笺数十幅,颇为之心动。二十年九月,我到北平教书。有一天,偶过清秘阁,选购得笺纸若干种,颇高兴。觉得比在上海所得的,刻工色彩都高明得多了,仍只是作为礼物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