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监测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530字。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监测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再来看战争。战争的领导者,如果他们是一些没有战争经验的人,对于一个具体的战争的深刻的指导规律,在开始阶段是不了解的。他们在开始阶段只是身历了许多作战的经验,而且败仗是打得很多的。然而这些经验,使他们能够理解贯串整个战争的内部的东西,即那个具体战争的规律性,懂得了战略和战术,因而能够有把握地去指导战争。此时,如果改换一个无经验的人去指导,又会要在吃了一些败仗之后才能理会战争的正确的规律。
常常听到一些同志在不能勇敢接受工作任务时说出来的一句话:没有把握。为什么没有把握呢?因为他对于这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没有规律性的了解,或者他从来就没有接触过这类工作,或者接触得不多,因而无从谈到这类工作的规律性。及至把工作的情况和环境给以详细分析之后,他就觉得比较地有了把握,愿意去做这项工作。如果这个人在这项工作中经过了一个时期,他有了这项工作的经验了,而他又是一个肯虚心体察情况的人,不是一个主观地、片面地、表面地看问题的人,他就能够自己做出应该怎样进行工作的结论,他的工作勇气也就可以大大地提高了。只有那些主观地、片面地和表面地看问题的人,跑到一个地方,不问环境的情况,不看事情的全体(事情的历史和全部现状),也不触到事情的本质,就自以为是地发号施令起来,这样的人是没有不跌交子的。
由此看来,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和合于实际,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
这里有两个要点必须着重指明。第一个,在前面已经说过的,这里再重复说一说,就是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的问题。如果以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从感性认识得来,他就是一个唯心论者。哲学史上有所谓“唯理论”一派,就是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不承认经验的实在性,以为只有理性靠得住,而感觉的经验是靠不住的,这一派的错误在于颠倒了事实。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只是主观自生的靠不住的东西了。从认识过程的秩序说来,感觉经验是第一的东西,我们强调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就在于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客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一个闭目塞听、同客观外界根本绝缘的人,是无所谓认识的。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
(摘自毛泽东《实践论》)
材料二:
《实践论》是1937年7月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的讲演稿。文章是要从认识论上来探索,弥补中国共产党进行中国革命的理论准备不足问题。
《实践论》是经过了毛泽东长时间理论思考,反复酝酿而形成的。早在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就提出,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是什么“先哲”、天生的圣人,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能够指导我们的实践斗争。1936年,毛泽东又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认识战争的规律必须经过两个过程:一是制定战争的计划。“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些战争的领导者,对于一个具体战争的指导规律在开始阶段不了解,说明他们没有任何战争经验。
B.经历许多战斗属于认识过程的第一步,对这些战斗的材料进行整理和改造属于认识过程的第二步。
C.文中画线的“这方面”指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对革命的指导及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充实和发展。
D.材料二中谈到的“十六字方针”为材料一中的“整理和改造”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操作方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要能够更好地指导战争,就有必要经历许多战争,包括经历许多败仗,获得战斗经验。
B.只有在实践中感知的材料十分丰富并合于实际,才有可能据此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
C.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对于感性认识的作用,唯心论者和唯物论者的观点是对立的。
D.“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都体现了脱离实践造成的认识偏差。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运用比喻手法揭示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强调理性认识不从感性认识中来就无法立足。
B.材料一中“闭目塞听”“根本绝缘”等词语,凸显这类人是不会形成理性认识的,突出了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C.《实践论》既有针砭的力度,又有理论的高度,使得文章既有鲜明的现实批判性,又有重要的思想指导性。
D.材料二从《实践论》写作背景切入,谈其理论形成,明其批判对象,言其突出贡献,思路清晰。
4.归纳法是一种从一系列个别或特殊的事实、例子中概括出一般原理或结论的方法。请简要说明材料一使用归纳法进行推理的过程,并分析其效果。(4分)
5.材料一最后一段中说“这里有两个要点”,但文段只给出了一个要点。请结合两则材料,补写出第二个要点,并说明依据。(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草绿色的夜晚
窦娟霞
草绿色的柳条、草绿色的蚱蜢、草绿色的蝈蝈、草绿色的胖胖的菜虫在草绿色的包包菜上啃噬出来的有着细黑色边沿线条的草绿色的齿痕、草绿色的睡衣、草绿色的被单,以及草绿色的万物,和它们的草绿色的起始和根须,好像连发丝都成了草绿色了。
于是,相继地说起童年,说起放牛,说起放牛的时候把牛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