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衡水金卷2025届高三年级摸底联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350字。
广东衡水金卷2025届高三年级摸底联考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为了在有限的面积内构建富于变化的风景,苏州古典园林在布局上,采取了划分景区和空间的办法。规模较大的园林把全园划分为若干区,各区都有风景主题和特色,这是我国古典园林创造丰富园景和扩大空间感的基本手法之一,不仅苏州古典园林如此,帝王苑囿如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也莫不如此。不过景区的划分宜主次分明,曲折、开朗配合,使之富有变化和对比,既丰富又不琐碎。由于一般山池所占面积较大,如把主要山池所在的一区作为全园的主要景区,再在周围配以若干次要景区,就不难达到上述效果,现存苏州各园基本上都运用了这种手法。
苏州许多园林又强调幽深曲折,所谓“景贵乎深,不曲不深”,讲的就是这种手法,因为曲折的布局可以增加园景的深度,避免一览无余的弊病。自然式山水风景园必然产生不规则的平面,山池、道路、走廊、云墙等,蟠曲迂回,也利于造成曲折的布局。为了增加园景深度,多数园林的入口处设有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视线,使人隐约看到一角园景,然后几经盘绕才能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 园内空间一环扣一环,庭院一层深一层,这都是在总平面布置中求其深度感的办法。
空间互相穿插贯通是增加园景深度和层次的重要手段。相邻空间之间成半隔半开状态,使房屋、山林相互衬托,互为“借景”,可以形成丰富的层次。拙政园中部和留园中部都是层次深远的良好例子,前者空间多开而少隔,后者以庭院为主,少开而多隔,形成两种不同的效果。墙边院角,用走廊划出小院,疏点树石,或透过门洞、窗洞看到芭蕉、竹丛、树木、湖石,都是增加深度和层次的常用手法。
屋后、山后用高树、竹林、楼阁等穿插其间作为背景,使房屋山林向上层层推远,可以造成景外有景的印象。留园中部从涵碧山房前西望土山,在树石亭廊后面还有枫林作背景,层次重叠高远;而由此北望,虽是园中主景,但山后别无他物衬托,因此景色浅近而少层次。网师园竹外一枝轩后面是集虚斋,二者之间插入小院和竹丛,增加了景面层次。有些园林厅堂前的湖石花台,采用苏州郊区山地“鱼鳞坎”的布置,使花木逐层向上推远,是处理花台层次较好的办法。
(摘编自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的自然意趣》)
材料二:
苏州留园的空间序列布局,主要可分为中部山水园林景区和东部建筑庭园景区两大部分。
从留园大门进去到古木交柯的这一段两面高墙的夹道,对全园起了一个“抑景”的作用。当游人到达古木交柯时,发现面向中部山水空间,开了一排漏窗,这是全园的“起景”,这种“起景”的方式,称为“漏景”。中国园林反对一览无余,主张“欲露先藏”,这是和西方园林完全不同的手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使园景丰富、空间感扩大,我国规模较大的古典园林会划分景区与空间,不同景区各有其风景主题和特色。
B.拙政园中部多开而少隔,留园中部少开而多隔,尽管二者处理方法不同,但层次深远的效果可谓异曲同工。
C.留园古木交柯景点处的漏窗,起到了适当阻隔视线、欲露先藏的作用,这一设计很有利于激发游客的兴致。
D.五峰仙馆庭院小景与留园中部山水风景既形成对比,又相互衬托,但从相关描述来看,前者建筑艺术更为杰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王苑囿规模巨大,容易比私家园林做到景区划分主次分明,富于变化和对比。
B.所谓“借景”,就是借园内某处景物陪衬、扩大、丰富他处景物的园林艺术。
C.可以说,留园中部的山水园林景区,是中国画家山水布局理论的一种实践。
D.苏州留园的濠濮亭,主要是为观赏自然风景而设的停憩场所,属于“露”景。
3.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一中园林强调“幽深曲折”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拙政园中,虽僻处亭台楼阁、山石水池,亦有风花雪月、光景长新之妙。
B.留园景物有近看、远眺、仰观、俯视之别,在处理上也做到了区别对待。
C.怡园宜掩者掩之,宜屏者屏之,宜敞者敞之,宜隔者隔之,宜分者分之。
D.网师园殿春移西南角凿冷泉,迤流贯全园水脉,有此一眼,绝处逢生。
4.材料二的文字写得很“美”,美文、美景相得益彰,请简要分析其效果。(4分)
5.中国古代造园家认为“景露则境界浅,景隐则境界深”,但留园中部山水园林景区既有“露”又有“藏”,请结合材料二,谈谈留园中“露”与“藏”的关系。(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 -8题。
纸上(节选)
苏沧桑
那时候,晒纸不叫晒纸,叫烘纸。
那时候,晒纸房叫铁煏弄、煏弄。
那时候,他十六岁,她十五岁。
煏,是富阳土话,用火烘干的意思,铁煏弄也就是烘房,专门用来烘干手工竹纸的房子,格局狭小,称为“弄”。外墙用砖头垒砌而成,中间夹缝里是一个巨大的烧火灶,房里安放一只几十米长的焙壁——长方形的盛满水的铁柜,俗称烘缸。柴火日夜燃烧,一百度的水温传递到烘缸上,晒纸人将半干的湿纸从板上“牵”下来,托到烘缸壁上,用毛刷横竖刷扫,十来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