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设计1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8/20 16:16:0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540字。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意象,品味意境,体会浪漫主义风格。
  2.把握诗歌的内涵,领悟诗歌的象征意义。
  3.认识“五四”时期青年一代自我意识的觉醒及青春热情。
  【教学重点】
  明确意象,品味意境,把握内涵,领悟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五四”时期青年自我意识的觉醒,创造新世界的青春热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品析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代强音。青年就应该只争朝夕、奋发进取,敢为人先。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这样一位青年,他的名字很特殊,取家乡两条河流的名字作自己的笔名,他就是郭沫若。今天我们就走近郭沫若,学习他的诗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板书课题)
  二、解读标题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怎么读,怎么理解?
  预设:放号(hào)。“立”是一个动词,表明状态,“在地球边上”点明地点,“放号”的意思是“吹响号角”。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表意是“我”站在地球的边上吹响号角,直接发出呼唤。
  三、品味鉴赏
  (一)朗读全诗,知“我”所见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停顿。
  2.学生齐读,注意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3.“我”看到了哪些景象(意象)?它们有怎样的特点?这些景象(意象)给我们什么感觉?(意境)
  预设:白云(无数、怒涌)
  北冰洋(壮丽)
  太平洋(无限、力量、推倒)
  洪涛(滚滚)
  这些景象高远、壮阔,给我们宏伟壮丽、气势磅礴、势不可挡之感。
  4.诗人是真真切切看到这些景象吗?为什么?
  预设:这些宏伟开阔的景象并不是诗人真实所看,而是通过想象,选取典型景象入诗的。
  诗人如此创作,主要是通过夸张和想象,用浪漫主义手法,营造一种排山倒海之势,为后面抒发强烈的感情做铺垫。
  知识储备: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情感,描写自然风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