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6/8 20:33:0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9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9670字。

  高三练习卷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 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追溯到商代。殷人把有意志的神看成天地万物的主宰,这种天人关系实际上是神人关系。西周时期,赋予天以“敬德保民”的道德属性,这是天人合一的萌芽。春秋时期,出现了贬天命、重人生的思想,“天”已经开始从神的地位下降到现实世界。这样的变化引出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天人合一思想。儒家所讲的“天”保存了西周的道德属性,天人合一大体上就是讲人与义理之天、道德之天的合一。道家所讲的“天”则是指自然,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之天的合一。
  儒家基于天人合一所阐发的道德观,几千年来始终打上了孔子关于君臣父子的“差等之爱”的烙印。到了宋明时期,王阳明的“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使“差等之爱”与博爱相结合,把儒家的道德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今天讲弘扬古代的优秀道德传统,就应该弘扬这种“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当今仍然极具价值。
  “万物一体”远不只是人与人“为一体”,而且人与鸟兽、草木、瓦石都“为一体”,从而见其哀鸣、摧残、毁坏,亦必有不忍、悯恤、顾惜之心。显然,“万物一体”是人对自然万物产生“仁爱”的根源。我们现在所热衷讨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话题,应该可以从“万物一体”中找到哲学上的根据。同时,“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并没有抹杀人与自然的区别。王阳明特别强调“宰禽兽以养亲”是“良知上自然的条理,不可逾越”。在当代西方,一些人完全抹杀人与自然物的区别,认为两者同样具有神圣性,具有同等价值。相较于这种非人类中心主义来说,王阳明的思想显得更合情合理,更切合实际。而这种中国儒家传统所强调的“人有义”而“最为天下贵”的思想,更是对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否定。
  但是,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重在讲“一体”,而不太注重区分主客的内涵,这就不能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找到具体的途径及其理论依据。自然物不同于人,它不可能约束自己,主动使自己适应人、与人和谐相处。人要想与自然和谐相处,除了必须具有高远的天人合一境界,还必须依靠人自己的认识、实践,掌握自然物本身的规律,以改造自然物,征服自然物,使自然物为人所用。这些道理,用西方哲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讲“主—客”关系的思维方式,有点类似中国的“天人相分”,它是科学的。
  诚然,西方近代的“主——客”思维方式,是产生诸如生态危机、环境污染之类流弊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这些流弊只是把这种思维方式抬到至高无上地位的结果,我们不能因见其流弊就完全否定它。我主张走中西会通之路,把天人合一思想与“主—客”思维方式结合起来,让天人合一思想具有较多的区分主客的内涵,而不致流于玄远;把“主—客”思
  语文试题第1页, 共8页
   
  维方式包摄在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而不致听其走向片面和极端。这似乎是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的未来发展之路。
  (摘编自张世英《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
  材料二:
  中华宇宙观中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对宇宙万物以及人与宇宙万物关系的根本看法。天人合一思想强调整个世界万物之间的有机关联。人不是孤零零的存在,人与鸟兽、草木、山水同在。按照这样的宇宙观,人与天地万物属于同一个大的生命共同体,这样就把人类的生存与宇宙万物的生存联系起来。当然,讲天人合一,并非把天与人直接等同起来。很多思想家认为天是天、人是人,天人合一是有区别的统一。战国末期的荀子主张“明于天人之分”,即认识到天与人的职守不同,强调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对天人合一的认知,不同时期思想家有着不同的认识,即使同一时期不同的思想家对其内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B.王阳明的“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把儒家的道德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能够用来否定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
  C.自然物不可能约束自己,主动使自己适应人、与人和谐相处,所以人要掌握自然物的规律,改造征服自然物,为人所用。
  D.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宇宙观的核心,强调了整个世界万物存在平等关系,认为人与天地万物属于同一个大的生命共同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弘扬古代优秀道德传统,就要以发展的眼光认识其内涵,吸纳其思想的精髓。
  B.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必须包含“天人相分”的意思,否则该思想还是有其缺陷的。
  C.如果不将西方近代的“主一客”思维方式极端化,就不会产生生态环境的流弊。
  D.对人与天地万物一体同源的体悟,可以为天人合一宇宙观的形成提供基础支撑。
  语文试题  第2页,共8页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从天人合一思想的历史发展、天人合一思想的当今价值等方面进行论述。
  B.材料二列举荀子、刘禹锡、柳宗元的看法,证明天人合一思想是有区别的统一。
  C.材料一以环境危机等流弊来论证只有“万物一体”的思想,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D.材料二第二段所涉及的价值论参考、关系论参考、实践论启示,逻辑关联紧密。
  4.作者认为,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的未来发展之路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述。(4分)
  5.陕西的毛乌素沙漠,昔日沙尘漫天,寸草不生,经过持续的治理,已变为生机勃勃的绿色家园。请结合材料谈谈其中蕴含了哪些治理理念。(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青云衣
  叶梅
  虎跳坪的一条小径绕下长江,转过两道拐,江边有一块馒头石,可立脚可系船。
  十多年前,便开始有戴着红黄盔帽的陌生人从小径爬上虎跳坪,站在向怀田的门前对着峡口指指划划。
  不久对岸人来人往,修了一条通往江边的公路,炮声震得屋顶直颤。
  “他们要做什么?”怀田问。
  女婿是乡长,明白底细,便说:“爹,国家要修水电站了!”
  怀田没当回事,国家修国家的,自家修自家的,妻子妲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