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高新区2024年春季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6870字。
秘密★启用前
孝感高新区2024年春季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 祝 考 试 顺 利 ★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班级开展“我的语文之旅”学习活动,小荆和小楚特邀你参与。
1. (2分)小荆的学习从朗读开始,请你选出朗读处理不合适的一项。
A.小荆注意到多音字的读音,他这样读:①咀嚼(jué)②呜咽(yè)③沥尽心血(xiě)
B.小荆希望读出诗人乡愁之思的绵长,他这样处理节奏: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C.小荆想体会下小雪后山坡上的美丽景色带给人们的独特感受,他这样处理停连(“∨”表示停“∧”表示连):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D.小荆想强调黄河的磅礴气势,他这样处理重音: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2. (2分)小楚写了个“肖”字,请你分别加上偏旁组成新的汉字,填入相应方框内。
A.口然而至 B.口烟弥漫 C.悬崖口壁 D.口纵即逝
3. (2分)小荆看到宜昌三游洞口的楹联,觉得联末两个词“此”“谁”值得反复吟咏。请你将这两个词还原到楹联中。
上联:巴蜀荆楚之间,奇哉有口
下联:元白苏黄以后,游者为口
4. (3分)小楚在报刊上发现下列句子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某报刊新闻标题:《再就业优惠政策何以望梅止渴》
②某报刊文章写道:热干面店里已经挤满了等候的人,店内空无虚席。
③某报刊新闻标题:《全力做好企业困难职工的补偿工作》
5. (3分)小荆和父母在某餐馆就餐时,对菜品质量很不满意,服务员在他们结账时表示,如果在社交平台发表好评就可以打折,小荆的母亲准备照做。如果你是小荆,该怎样劝说母亲?
6. (8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小楚以“花草树木”和“思乡爱国”为题辑录了一组古诗文。请你将相应的句子填到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 (《观沧海》)
③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 (《晚春》)
④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竹里馆》)
⑤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 (《春夜洛城闻笛》)
⑥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⑦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⑧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7~8题)。
思 乡
董竹君①
落日汪洋相映昭②,海鸥飞翔白浪滔。
游子几思归故乡,两鬓霜白幼童笑。
【注释】①董竹君(1900-1997),祖籍江苏海门,其一生历经晚清、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十年文革、改革开放,她在外奔波一生,后连任七届全国政协委员。②昭:显明。
7.(2分)诗歌一、二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海鸥飞翔、“_________________”等景象。
8.(2分)请比较本诗与岑参《逢入京使》表达情感上的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