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5/26 15:14:1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591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 二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张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回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政治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的概念是广义的,既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指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关系)。人是社会性的存在,而不是孤立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既需相互依靠,又有利害冲突。协调诸如此类的问题,便是政治的任务。既然中国文化不相信神而只相信人,那么在中国文化中头等重要的事,便自然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天人之际的人神关系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文化更重视政治的原因,也是为什么中国产生儒家哲学的原因。
  中国文化这种重视政治、薄于宗教的特征,当然会给中国文学以很大影响。在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中,诗歌是最早与政治发生密切关系的文体。根据传统的文学观点,诗歌就其本质而言是抒发个人感情的,但因为个人是生活于群体之中的,而所谓政治也无非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因而诗歌与政治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密切的关系。《毛诗大序》之所以一下子从诗歌的抒情功用谈到政治功用,便是作者的意识深处存在着上述思路之故。
  类似中国诗歌与政治的这种密切关系,在其他诗歌传统中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是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正如松浦友久指出的:“在比较诗学上,一般认为,‘诗与政治’的课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始于近代。但在中国诗史上,这却是自古以来诗学上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并且其中表现的‘诗与政治’的关联,综合包括理念与实践两个层次,而其传统又一直延续到今天——这都是无与类比的特殊情况。”
  (摘编自邵毅平《诗歌:智慧的水珠》)
  材料二:
  诗歌与政治的关系,体现出某种带规律性的表征。中国诗史上的一些高潮期,也莫不有它独特的政治背景。战国时,楚面临强秦的威胁,进步爱国力量与腐朽卖国劳力的斗争,推动屈原的创作,而屈原所经历的高层政治体验,则赋予他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献身精神。建安时期,曹操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是中国文化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因为中国文化只相信人而不相信神。
  B.诗歌和政治的本质决定诗歌与政治的关系,在中国,诗歌是最早与政治发生密切关系的文学体裁。
  C.建安诗歌的繁荣跟曹操政治集团将因党锢之祸被压抑冷落的士人重新推向政治舞台有很大关系。
  D.盛世王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士人很少干政,诗歌创作缺乏创新,无法形成高潮。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政治应最大程度地维护每个个体和集团的利益,因为政治的本质在于协调人际关系。
  B.王安石、苏东坡等文学大家在诗歌创作上取得巨大成就跟他们的政治经历不无关系。
  C.李白和杜甫进入宫廷都是先得到激励,后受到打压,其政治遭遇影响了两人的诗歌创作。
  D.封建王朝末世往往天下大乱,这不仅对诗歌发展不利,对文化事业发展也是灾难。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元结主张诗歌应“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
  B.唐代政治开明,吸纳了不少异族文化,实现了五代以来黄河流域经济文化的大整合,实现了南北文化统一,为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D.白居易在《策林•采诗》中建议:“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
  4.两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歌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但二者论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两则材料需要说明。(4分)
  5.汉武帝时期,汉廷成立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采制诗歌的机构,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作的诗歌,并将其谱曲,在朝廷的重大活动或重要场合上演出,体现了大汉朝威武雄壮的气质和浓浓的文艺范。这也使得“乐府”成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请结合两则材料对这一历史现象加以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路标》
  茹志鹃
  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
  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
  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
  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
  行军路线是向北,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到铁路了,也许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
  停住脚,沉住气。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点点与人有关的东西,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