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8340字。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句子默写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__________,__________。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4)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5)请把《木兰诗》第四段默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二、填空题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zhèn sǒng起来……( )
(2)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qiān xùn,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 )
(3)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qì chōng dǒu niú,声震天地!( )
(4)“jū gōng jìn cuì,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绘了他的一生。( )
三、选择题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占路市场”那嘈杂的声音严重干扰了附近的学校,应该立即取缔。
B.这部书研究视野宏大而详尽,成为现代生物学的奠基之作。
C.正是平凡的英雄把这个世界变得五彩斑斓,他们也被这个世界照得锋芒毕露。
D.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删去“不要”)
B.城市绿道建设延伸的不仅是绿色的发展观念,更是绿色活动空间。(将“绿色的发展观念”与“绿色活动空间”调换位置)
C.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有灵气的,它已经融入我们的文化性格里,启动着我们的心智,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将“启动”改为“启发”)
D.在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上,几个单位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让与会人员为之动容。(去掉“在”和“上”)
四、现代文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
①圈点批注法是古人读书时常用的传统方法。这种读书方法可以凝聚阅读的注意力,便于复习、巩固、查考,也是一种治学的方式。
②圈点和批注有四个要领:一、圈点虽然是随手勾画,但勾画的内容应该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者是自己深有体会之处。二、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或展开联想、想象,补充原文内容,或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三、经典作品需要反复阅读,每次圈点批注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一般循着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从解决字词方面的疑问,到重点语句的理解,再到全篇内容的把握。四、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些圈点和批注的符号。符号设定之后,每个人要养成固定使用的习惯,这样在整理读书笔记时才不至于凌乱。
(七下统编教材《〈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有删改)
【材料二】
①为了调查初中生对圈点批注法的认可程度,华中师范大学李雨衍做了相关的问卷调查。他设计了“在生僻字词、精彩句段等处做圈点勾画很有必要”和“一边读书一边批注自己的心得或疑惑很有用”这两个问题,对学生认可圈点批注的程度进行调查。
②调查结果显示,八成以上(84.36%)的初中生都认为圈点勾画有必要,其中选择“完全符合”的学生占39.12%,而认为批注有必要的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73.13%,和圈点勾画相比,认可人数减少了一成,而其中选择“完全符合”的人数只有25.17%。
(数据来源:李雨衍《初中圈点批注阅读策略学习现状调查及优化策略》)
【材料三】
符号法如:单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或关键语句。
小圆圈(。),画在关键性的词语的下面。
斜线(/),标明段内层次。
惊叹号(!),表示对精彩语句的欣赏。
问号(?),表示对某些观点和某些意思的质疑。
批注法
阅读时在书面的空白处加注有关解释和评语。批注的内容很灵活,可以是对词义的理解句义的分析,段义的概括,表现手法的说明,也可以是由此及彼的联想。
批注位置:眉批(文章的上端)旁批(文章左右空白处)里批(字里行间的空隙处)尾批(全文结尾处)
(来源:央视新闻《央视教给孩子的9种阅读方法》)
(1)根据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圈点批注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提高阅读的专注力,便于复习巩固。
B.初读时应先圈点简单的生字词等,再读时可对重难点、疑问处、精彩处进行圈点批注。
C.批注位置很灵活,比如可以利用字里行间的空隙处做“旁批”,在文章的上端做“眉批”。
D.批注内容非常广泛,可以是内容情感、语言品析、联想想象、质疑问难、感想评价等。
(2)根据【材料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出两条即可)
(3)《骆驼祥子》的四幅插图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