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必读书目《骆驼祥子》知识点梳理
- 资源简介:
约2910字。
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必读书目知识点梳理
《骆驼祥子》
【识记】
作品名称
《骆驼祥子》的书名由来:
1.祥子绰号的来历:祥子趁匪兵退却时,逃了出来,并牵回了三匹骆驼,他在路上把骆驼卖了,换回了三十五元钱。祥子生了一场大病,清醒过来,他已经是“骆驼祥子”了。
2.以“骆驼祥子”来命名有三层含义:(1)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2)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3)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北京满族正红旗舒穆禄氏,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重要情节
总体框架:祥子的三起三落
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搜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了。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了解】
社会文化背景
《骆驼祥子》的社会文化背景是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这是一个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国旧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加艰辛。《骆驼祥子》还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破产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的沉沦,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悲苦命运。
【理解】
艺术特色
1.老舍的京味。首先,老舍通过对北京社会风貌的描绘,展现了浓郁的京味。小说中描绘了北京的街头巷尾、茶馆、大杂院等场所,以及人们在这些场所中的生活和交流方式,都充满了北京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其次,老舍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北京方言和土语,使得小说具有鲜明的京味特色。这些方言和土语的使用,不仅丰富了小说的语言风格,也使得小说更加贴近北京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例如,“祥子,你今天怎么啦?唉唉,不吃不行!人得吃饭呀!咱们在这儿挺不顺气,可也见不得小秃瓢儿挨饿”。这段话中,“唉唉”是北京方言中的一种语气词,表示感叹或惋惜;“小秃瓢儿”则是北京方言中对小孩儿的亲切称呼。此外,老舍还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北京人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例如,祥子这个角色,他的憨厚、淳朴、勤劳、善良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