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课内限训
- 资源简介:
约15120字。
《荷塘月色》课内限训
一、单项选择
1.下列选项中,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布,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反对党八股》)
B.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荷塘月色》)
C.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故都的秋》)
D.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我与地坛》)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A.把冗长而充满空话的长文章比作“懒婆娘的裹脚布”,是比喻手法。
B.“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中,虽有比喻词,但没有喻体,“画在荷叶上”是动作,不能用来比喻“倩影”,故此处不是比喻。
C.把枣子比喻成“橄榄”和“鸽蛋”,形象地写出枣子的小巧椭圆的外形特点,是比喻。
D.把蜂儿比喻成“小雾”,是比喻手法。
故选B。
2.对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故都的秋》中“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一句,运用排比和对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彰显了北国之秋色彩浓烈、回味隽永等特点。
B.《我与地坛》中“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一句,运用排比手法凸显了地坛历经沧桑、荒芜冷落的破败景象。
C.《荷塘月色》中“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一句,运用通感手法,以听觉来烘托视觉形象,借跳跃的音符不仅把景色写活了,且让氛围更添热闹和欢快。
D.《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句,以朝生暮死的蜉蝣、沧海中的一粒米来设喻,极写人生的短暂易逝和卑微渺小,如此感触跨越千年,仍让读者心有戚戚。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主编者北宋司马光。
B.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苏辛”指的是苏轼、辛弃疾。
C.《背影》《荷花淀》《春》和《荷塘月色》的作者是朱自清先生。
D.王勃,字子安;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执画笔的画家徐一文用绘本的叙事语言、国画的写意技法诠释《荷塘月色》,是独出机杼的创想。
②三十万叛乱大军破城而入,京都不绝如缕。
③作者置身于月下荷塘,看那脉脉的流水、薄薄的青雾、淡淡的月影,不禁如坐春风,心旷神怡。
④《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这篇文章描绘了一幅清新、美丽的月下荷塘图。
⑤通观近期经济表现,我们认为,对待市场经济只有实事求是一种态度,不能虚无缥缈。
⑥月下的荷塘是宁静的、祥和的,荷花的粉红的面庞,在隐隐约约的月光里舒展着迷人
的微笑。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