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模拟演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 约10670字。
绝密★启用前
2023 年 高 考 模 拟 演 练
语 文
2023. 5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爱犯错的智能体》序[注]
本书主角是被称作“智能体”的人(尤其是生物学上的人),暂时称之为人智能体;另
一个与之进行比较的智能体是机器智能体,简称程序体。人是万物之灵,却不能避免犯错,
那么遇到同样的问题时,程序体会犯同样的错吗?
人智能体犯错,客观上可能是因为面临复杂的环境,主观上则往往可以归结为经验不足
或经验有偏差。为什么会把画中的美女看成老太太?因为不知道一幅画可以从多个角度看。
为什么会对隐藏在背景中的目标物视而不见?因为没想到画中还会有画。当然,有了积累的
相关经验,有了从经验中提取的理性认识,就会降低犯错的可能。而面对同样的问题,一个
具备丰富先验和可靠选择机制的程序体,就不大会犯类似的错误。
当然,程序体也有不及人智能体的地方。程序体编写的模型都是针对有限前提的,即该
模型只在为它设定的某一类特定环境有效,而人智能体则以他的全部生活和终身经历为其经 验支撑。不过程序体也在一步步赶上来,更深刻的理论和更先进的技术不断诞生。
由此可见,人智能体和程序体对事物的认知和处理能力实际上互有短长。
虽然本书并没有正面给出智能或人工智能的定义,但是通过很多生动的例子,作者已经
透露了对于此类问题的一些观点。读者也会注意到,人智能体会做的事情很多,会犯错误的
场合也很多,而许多常见的错误并没有收入书中。为什么?我认为作者想表明,人智能体的
智能并不局限于理性思维这样的高级形式。当下程序体常用的智能公式是:数据→信息→知识→智能(或智慧),从作者罗列的大量视觉、听觉、触觉、体觉的实例来看,该公式对生
物人智能的概括是否有所遗漏呢?另一方面,本书并不认为大脑是生物智能的唯一产地。
在更广的意义上,人脑是一个复杂结构,各部分各司其职。例如脑干要担负起维持所在
人生命的多种重要责任,包括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脑干是一种生
命现象,与智能无关,而脑干模拟功能是人工生命的一部分,它与人工智能有关。如果要用
人工智能技术构造一个人工生命,对脑干功能的模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我们意外地得到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了一个推论:人工智能模拟的是否不仅仅是智能,而可能也泛指某种生命现象?但是如果这
个观点能够成立,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它是否管得太宽了?人工智能究竟是应该努力的目标,
还是应该遵循的方法学?
我在《人工智能》一书的前言中曾提到学界对于人工智能的态度有愚公、智叟两派。愚
公派认为总有一天会把人工智能这座大山完全搬走(到那时机器像人一样聪明),智叟派则认为尽管挖尽之日永不会来,仍要努力挖山不应懈怠。我愿意站在智叟派一边,认为人工智
能既是一种(无止境推进的)目标,更是一种(应该持之以恒的)方法学。
最后我还想指出,人智能体固然爱犯错,但更能容错。为什么某甲能一眼认出某乙?尽
管某乙外表已与当年初见时很不一样。为什么某丙能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尽管他从没遇到 过类似情况。为什么不同的程序体被设计来处理不同的智能问题?而人智能体却能处理各种
智能问题,尽管他只有一个大脑,其结构还是固定的。所有这些和人智能体的容错能力关系
极大。为公平起见,建议作者在本书出版后再写一本《能容错的智能体》,至少和本书一样精彩,或者更精彩。
[注]本文摘编自陆汝铃为张军平著《爱犯错的智能体》一书所作的序,原标题为《智能体和
程序体的对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同的程序体能处理不同的问题,在于它们有不同的选择机制。
B.当下程序体常用的智能公式尚未包括对与智能无关的生命现象的研究成果。
C.愚公、智叟两派中,智叟派认为程序体永远也达不到人类的智能水平。
D.人智能体的容错能力有利于解决一些陌生的、复杂的问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以设问句结尾,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并起到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B.第三段开头进行让步论证,引出与第二段相反的方面,体现了思维逻辑的严谨完整。C.第六段论述了人脑的复杂结构与各部分的功能,说明人智能体与程序体互有优劣。
D.全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叙述生动,观点鲜明,发人深省,兼具科普性和文学性。
3.以下程序体犯的错误中,最有可能归因于“模型都是针对有限前提”的一项是(3分)
A.小洁将一段语音转成文字,程序把其中的“辽阔”转成了“寥廓”。
B.小洁将自己的证件照上传至某识花小程序,识别结果为“向日葵”。
C.校门口的人脸识别机常常分不清长相相似的小洁同学和小明同学。
D.小洁收到语音信息,转成文字后多是乱码,发现是对方语速过快。
4.本篇序言既与该书内容展开对话,也给该书读者以指引。请据此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
(4分)
5.《流浪地球 2》中刘培强带有试探性地“灵魂发问”——“MOSS,人类能活下来吗?”
(MOSS是影片中具有强大算力和独立意识的人工智能)请结合本文中人智能体和程序体的区别,尝试回答刘培强的问题并阐述理由。(4分)
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屋 舍 傅 菲
屋舍特别经得起破旧,像一个人,特别经得起衰老。墙,是黄土墙。瓦,是红土瓦。四
面黄土墙,前后各开一扇门,两个斜屋顶,便是一间河边的屋舍了。一间屋舍可以住人三百
年。
红土瓦要经五十年以上的日晒雨淋,黏土烧制出来的红色才褪尽,成了黑瓦。瓦楞上有
了狗尾巴草,一根两根,竖起来,随风招摇。瓦垄里,乌青的苔藓长了毛茸茸一层。夏季,青苔卷曲,晒干了的玉米须一般,都以为它死了,可阵雨绕着村子跑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