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抽测(一)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1/11 18:08:4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1440字。

  常熟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抽测(一)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2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什么是意境?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璞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中国大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
  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王安石有一首诗∶“杨柳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其一)》)”前三句全是写景,江南的艳丽的阳春,但看了末一句,全部景象遂笼罩上,一层无边的惆怅,回忆的愁思,和重逢的欣慰,情景交织,成了一首绝美的"诗”。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是我的所谓“意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画家张璟这两句训示,是这意境创设的基本条件。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
  材料二
  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期《说意境》)
  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阿米尔的话,论证了自然风景的重要性,没有自然风景,就无心灵的映射。
  B.“鸢飞鱼跃”虽是自然景象,但渗透了主观的生命情调,因此成就了一种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C.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D. 王夫之评论杜甫诗"工",王维诗"妙",说明逼真的刻画有损于意境的营造。
  2. 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意境”是区别于功利、伦理、政治、学术、宗教五种境界的一种“艺术境界”,在艺术创作中,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立言,这种“灵境”就是“意境”。
  B. 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涌现出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从而开辟了异于人间景物的新境界。
  C. 王国维对“意境”解释就是情景交融,而中国传统美学则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D.西方艺术家对“美”的理解和中国艺术家不同,他们追求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并不追求在作品中超越现实揭示整个人生的意味。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士庶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
  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讲究“实中求虚”,“虚而为实”,即意境。
  B. 龚定庵说∶“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堕几榻前,不关风雨晴晦也!”西山
  的忽远忽近,乃是心中意境的远近。
  C.《天净沙•秋思》前四句写景,只有末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写情,"情"和"景"
  相对独立,不能做到“情景交融”。
  D. 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句句写景,却融合着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
  深沉感伤,符合“境生于象外”的理论。
  4. 两则材料中“意境”的含义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__________
  董 桥
  美国当代桂冠诗人比利•柯林斯说,写诗的人不必觉得诗人必须沉吟哀悼纽约世贸大厦的灾难∶诗歌的精神从来就跟邪恶对立;一首写蘑菇的诗、写遛狗的诗,也许反而可以贴切回应“911”带来的惨云愁雾。话虽这么说,《美国今日报》邀请诗人选一首旧作抚慰国殇的时候,他还是选了《死亡》。
  那首诗写逝者在天堂上乘坐一叶玻璃扁舟划向永恒,远远俯视人间的动静∶看着我们在穿鞋子、做三明治;看见我们躺在草地上、躺在卧榻上沉沉陶醉在炎午的万籁之中,还以为我们是在回望他们。他们于是搁桨停划,悄悄等待,像爹娘似的等着我们闭上眼睛。诗的情调祥和体贴,轻轻载着伤感渡进一片宁静而深远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