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韦应物
- 资源简介:
约38170字。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韦应物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简卢陟①
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②戎旅③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④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注】①卢陟:韦应物的外甥。②恓惶:忙碌不安貌。③戎旅:军队。当时唐朝安史之乱刚刚结束三年,社会仍然不安定,就在这一年,同华节度使周智光叛国。唐代宗忍无可忍,密诏郭子仪消灭周智光,后蜀乱又起。④哢:鸟鸣,鸟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起笔写到的“白雪曲”象征诗人高尚的品性,流露出知音难觅的感慨。
B.颔联写诗人因为战事而忙碌不安,流落在淮海之滨,流露出失意之情。
C.尾联写“慰风尘”是因为社会不安定、战事连连,诗人想借酒消愁。
D.这首诗虽是一封家书,但着眼点很高,表达了诗人心忧国家社稷的情怀。
2.请分析颈联写景的作用,并结合时代背景谈谈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夜二首(其一)
韦应物
庭树转萧萧,阴虫还戚戚。
独向高斋眠,夜闻寒雨滴。
微风时动牖,残灯尚留壁。
惆怅平生怀,偏来委今夕。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运用“萧萧”“戚戚”两组叠词,增添了音韵美,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悲凉、忧伤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诗人深夜独居,听到窗外秋雨滴落,难以入睡的情景。其中“寒”字,既是景语又是情语,表达了诗人的独特感受。
C.意象是诗歌中饱含诗人主观情感的形象,本诗中“庭树”“阴虫”“寒雨”“微风”“残灯”等都是具有秋季特征的意象。
D.尾联叙写了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本就满腹惆怅,又偏偏碰上寂冷、悲切的秋夜,“偏”字更增添了诗人的无奈、哀怨。
4.请简要描述颈联“微风时动牖,残灯尚留壁”所描绘的画面,并简要分析此联在写景方面的技巧。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王侍御①
韦应物
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
府县同趋昨日事,升沉不改故人情。
上阳②春晚萧萧雨,洛水寒来夜夜声。
自叹独为折腰吏,可怜骢马路③傍行。
【注】①本诗作于韦应物任洛阳丞时。②上阳,宫殿名,唐高宗时建于洛阳。③题马,青白色的马,为高官所骑。
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野鹤喻心,以冰壶喻诗,赞扬王侍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