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2届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8620字,答案扫描。
江苏省2022届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测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宋代的新儒学回应佛、老学说的挑战, 主要是为了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士人之修身,二是社会之治理。周(敦颐)、张(载)、二程(程颐、程颢)等理学家建构了一套以"理、气、心、性"为核心范畴的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体系达到了与当时的佛、老学说相当的理论思维水平,而又充分表达了儒家的价值取向。就后者而言,这也就是"横渠四句"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公元 11世纪,周、张、二程等理学家,以及其他的新儒学大家,完成了一次儒学的复兴,由此重新确立了儒学在中国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张载无疑是宋代理学的开创建构者之一,而周、张、二程之间又各有理论的特色。大体上说,张载之学是"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这是《宋史•张载传》中的一个说法。也就是说,张载的思想是以阐发《周易》为基本,而又涵容了《中庸》《论语》和《孟子》的思想。张载早年读《中庸》而"犹未以为足",其累年参究释老的思想后"反而求之《六经》",并从对《周易》的理解和诠释中建立了其思想体系的基础,因此,王夫之在《正蒙注》中说"张子之学,无非《易》也"。
关于如何认识与评价张载之学,现在学术界仍存在较大分歧,而其中一个焦点就是张载的哲学思想是否为气本论。张岱年先生在其《中国哲学大纲》中就提出,在宋明理学中不仅有理学、心学两派,而且有以张载和王夫之为代表的气本论。张载与二程同宗孔孟,同斥释老,但在建构理论体系时有"先识造化"与"先识仁"的逻辑起点的区别,由此形成了气本论与理本论的不同。张载说∶"易,造化也。圣人之意莫先乎要识造化,既识造化然后其理可穷。"(《横渠易说》)张载之学的气本论是由他的"先识造化"的逻辑起点所决定的。因为对"儒释之辨"的认识有不同,所以张载之学在逻辑上先肯定这个世界是实在的,然后讲这个世界是道德的;二程在逻辑上先肯定这个世界是道德的,然后肯定这个世界是实在的。
张载整个哲学基础在气上面,他的主要观点都不能离开气来说。实际上气是张载的一个本体论的东西,然后才有了他的人性论、认识论等。
张载哲学中的"气"究竟指什么?一般认为是落在了《西铭》的"民胞物与"上。"民胞物与"的落实是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展现,张载用气论把天与人统合在一起。这确立了儒家重视生存论和当下生命的现实关照;也是对佛教"向死而生"与悲观空寂思想的回应,实际上解决的是人的终极存在问题。
张载的贡献非常重要,他把先秦传下来的天人合一理论的旧框架在宋代重新激活;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完成了天人合一理论的建构。今天,我们面临着第二个外来文化大规模传入时期,中国文化想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重新有所突破,应该可以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中找到经验。张载跳脱出旧有问题和框架、广泛吸收佛道外来智慧的思路都可以给我们以启发和借鉴。
(摘编自李存山 徐洪兴《张载的世界》)
材料二∶
"民胞物与"是宋明理学奠基者之一的张载提出的著名思想主张,在我国哲学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张载在《西铭》中写到∶"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他认为,天地好比父母,一切人、一切物都是天地所生,一切人都是同胞兄弟,一切物都是同伴,应该爱一切人、爱一切物。
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儒家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发展到宋代的时候已经是趋于成熟的阶段了。当时,宋儒继承与发挥了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同时也吸取了墨家的"兼爱"的思想和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赞同惠施"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的观点。张载通过广泛地学习和吸收并最终提出了"天地万物一体"的说法,以至于使儒家的"天人合一"论成为更加系统的、完备的理论体系。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张载"民胞物与"的思想作为他完整的人道思想最终得以确立,主要是以"天人合一"为理论基础的。
张载提出的"民胞物与"是封建时代思想家所广泛认同的理想,例如,清代名臣曾国藩就将其视为"完人"的两个重要条件之一,他说;"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它是这些知识分子的一曲正气歌,哺育了许许多多志士仁人,激励他们以天下为己任,救邦国于危难,拯生民于涂炭,终生奉行道德理想,生死利害一切置之度外,这也是宋明理学的一个始终高扬的传统,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关玉杰《张载的"民胞物与"及当代价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充分表达了儒家思想的价值取向。
B.张载的思想比较复杂,既有《易》的思想,又有《中庸》和孔孟的思想,但其根本点是从《六经》阐发出来的。
C.张载是宋代理学"气本论"的代表,他认为,气的逻辑起点是精神,这个世界首先是实在的,然后才是道德的。
D.张载通过广泛地学习和吸收而提出"天地万物一体"的说法,使"天人合一"论真正成为儒家的理论体系。
2.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的论述层次清晰,围绕张载之学依次论述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思想基础、学术定位及其重要贡献。
B.为了论证张载之学是"以《易》为宗",文章先后引用了王夫之《正蒙注》和张载《横渠易说》中的相关论述。
C.文章指出气是张载的一个本体论的东西,然后才有了他的人性论、认识论等,并引出对气的本源的思考。
D.文章结尾评价张载的贡献,认为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前人理论的框架为基础,建构了天人合一的理论。
3.下列对"民胞物与"思想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胞物与"即"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为"天下人都是我的同胞,世间万物都是我的朋友",这是气本论的落脚点。
B."民胞物与"是宋代理学家张载提出的思想主张,其核心是爱人爱物。"民胞物与"的落实是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展现。
C."民胞物与"思想,确立了儒家重视生存论的传统思想和对当下生命的现实关照,回应了佛教"向死而生"的悲观空寂的思想。
D.曾国藩将"有民胞物与之量"作为"天地之完人"的一个重要条件,表明"民胞物与"已成为封建思想者广泛认同的理想。
4.请简要说明"气本论"与"理本论"的异同。(4分)
5.请结合对文本中"民胞物与"的理解,你认为张载"民胞物与"的思想在当今时代有哪
些积极意义。(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闪光的征程
石英
井冈山,我去过多次的名山。这座名山极为难得之处在于∶它既是中国的革命圣地,又是风景卓然的旅游胜地。
当我来到这里就会自然而然地欣赏它的风景,而景仰它的非凡历史、感受它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意义则具有更沉重的分量。
我愈来愈深切地感到∶当年毛泽东选取井冈山作为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具有何等睿智的眼光!井冈山的海拔并不算太高,但整个山区横跨两省若干县份,可谓赣湘之脊;山势绵亘于罗霄山脉中北段,号称"八百里井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