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学案34
- 资源简介:
约15960字。
1.了解《史记》相关知识;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按线索梳理情节,分析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
3.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的对比表现人物个性的写作手法。 在我国古代秦末农民战争中有这样一位领袖人物,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基础。“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既有他英勇气概的写照,也有英雄末路的哀鸣,他就是西楚霸王项羽。既然他自诩为“力拔山、气盖世”,那为什么还会落入穷途末路的境地呢?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鸿门宴》会告诉你其中的原因。
(教师用书独具)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官名,将军下面的属官,参掌军政)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称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劝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指君主宠爱女子),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指失去时机)!”
请概括段意:曹无伤告密,项羽准备攻打刘邦,范增献计。
楚左尹项伯(左尹,官名,多以亲贵任之,掌军事。项伯,名缠,字伯)者,项羽季父(叔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一向与张良友善。善,友善、交好。张良,字子房,刘邦的主要谋士。刘邦得天下后,封他为留侯。留,地名,在今江苏沛县东南)。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刘邦驻军地。之,往),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鲰,浅陋、卑微)说我曰:‘距(同“拒”,据守)关,毋内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