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280字。
现代文阅读十大能力之一:
基础辨识能力
【能力内涵解说】
就阅读而言,基础辨识能力是一种基础而实用且涉及面比较宽泛的能力。课标中所说的“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等等内容就在“基础辨识能力”的覆盖面之内。
“基础辨识能力”的内涵有如下主要方面:
1.基本文体辨识。如能够区别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童话、寓言等文学体裁;能区别一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实用体裁等等。
2.表达方式的辨识。如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并区别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另外,还有对一般修辞方法的辨识。
3.基本结构的辨识。如能够迅速地区别文章的横式结构右竖式结构;能够准确地辨识文章的总分总、总分、分总式等基本的结构模式;能够运用抓住语言标志判断不同文体的文章的写作顺序;能够迅速而准确地辨识说明文、议论文语段的中心句、总说句或总结句等。
4.基本写法的辨识。如能够准确地区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能够准确地区别事实论证与道理论证等等。
在近年来的中考语文试题中,由于活题和开放题的增加,与基础辨识能力有关的考题有渐渐减少的趋势。基础辨识能力在考试中往往作为阅读考查的一种“背景”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这种能力的训练,这不仅是因为在中考中还经常会出现与此相关的考题,更重要的是它永远是最基础的阅读能力。
下面阅读题节选自2004年广东省的中考题,它可以让我们更直接地感受到对“基础辨识能力”的考查:
①从医学角度分析,噪音往往能引发身体的疲劳和不适,对人的心理也造成一定的伤害。
②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假如在超过70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当然,75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人思维和情绪。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些尖厉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例如:摩托车在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100~110分贝,其强度超过电锯锯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它大大超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时产生的轰响。科学实验表明,超过115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病发作时的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16 0分贝的噪音,
现代文阅读十大能力之二:
基本分析能力
【能力内涵解说】
对语文素养的考查离不开对分析能力的考查。所谓分析能力,从内容上说看,包括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思路的能力,对文章、文段的结构层次进行分析、划分的能力,如分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新闻报道的结构,分析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析文中某个部分的层次,分析文中某个段落的层次,根据或抓住文中的语言标志分析文章的结构等等。从层次上看,包括对文章整体的揣摩,对局部的把握,对句子及词语的体味等。其实大部分试题都离不开“分析”,或直接,或间接。
纵观2004年全国中考试卷,试题中“分析”的形式主要有:分析句子的含义或弦外之音(如2004年黄冈卷第10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概括归纳材料的含义(如2004年常州卷第10题:阅读下面几则诚信小故事,从中归纳出“重诚信”的含义),这里所指的材料既指文字材料,也指非文字材料(如符号、漫画等);分析句子的作用(如2004年北京海淀卷第14题:联系上下文看下列句子使用感叹号表达了“我(们)”当时怎样的心情?);分析文章观点或说法的支撑点(如2004年上海卷第15题:阅读正文和相关链接,蒙娜丽莎的微笑被称为“神秘的微笑”是因为① ② ),或说法的矛盾点(如2004年天津卷第17题:作者开始说“音乐是有年龄的”,后面又说“音乐其实是没有年龄的”,你认为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能力提升指要】
解答分析类试题,一般可用如下方法进行。
一是直接判断,即通过分析,鲜明客观地表明自己的看法,不作说明描述,其分析的过程蕴含在结论中。如2004年宜昌卷第三题第2小题:阅读第②③段,请将“死海的水面”、“海平面”、“贝加尔湖的水面”三个词语填入下图中A、B、C处相应的位置(图略)。我们经过分析后可直接将结果写出来:A、贝加尔湖的水面;B、死海的水面;C、海平面。
二是直接提示,即通过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有理有据,支撑有力。如2004年河北卷第9题: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森林的价值进行说明的?我们可以这样回答:森林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