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教案通过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约2250字。
短文两篇
汕头市实验学校 丁彤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2.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
3.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
4.强化诵读,体会巴金散文作品韵的美感;
5.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种诵读方式,体会巴金散文作品韵的美感;
2.通过对比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3.通过点拨、讨论等方式,理解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和作者使用神话的深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2.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
3.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二)难点
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走近巴金
在2003年度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入选名单中,有一位世纪老人获此殊荣,评委们为他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他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由学生介绍巴金
巴金(1904.11.25 – 2005.10.17)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他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