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到题型指导全面。约10760个字。
一、《新课标》阅读能力要求(幻灯片28)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式样。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细化为:
1. 能指出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理解记叙文所记叙的事件、人物、景物及其所表现的思想意义。
2. 理解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的特点和作用。
3. 能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思想,理解记叙的中心和材料的关系,理解记叙的详略。 4.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叙述、描写与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特
点和作用。
5.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衬托等)和修辞方法(比
喻、拟人、排比等),理解记叙性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6.理解记叙文线索的特点和作用。
二、记叙文的文体知识
1.指出记叙的要素、人称、“记叙的要素”,包括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等。因为记叙文主要是通过人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来表达一定的中心思想,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记叙文必须包括基本的记叙要素。人物,即文章记叙的人物对象。写记叙文,必须明确要写的是什么人;读记叙文,也必须清楚作者写的是什么人。事情,即要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