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象类作文总指导——从风物到象征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840字。
物象类作文总指导——从风物到象征
本文所指的物象,对应于文学评论界所指的意象,意象须符合两个条件:
一方面是描述性,无论是真实存在还是虚构,只要能唤起感觉联想。至于是否关联感性或者理性思考倒在其次。帘外雨潺潺和凄苦的心境并无必然联系。
其二指代性,意象引起感性或理性思考,至于是否借助意象的描述作用,也在其次。因为还有反衬的存在。关联这两种作用,在语句上可以用比喻、借代等修辞,段落和全篇可以用暗示、象征等手法。没有运用任何比喻、象征的物,往往是风物说明、对物理、物性的赏玩品味或者景物描写,我们统称之为风物,为第一层。附加了情感的,我们称之为狭义化的意象。而本体和喻体相互比较,那就是拟物。以物象具象化心理空间,称为映射物。而完全架空的物象,称为象征。(风物,意象,拟物和映射物都是描绘性的,而象征则必须借助叙述性。风物、意象、拟物引起的往往是感性思考,而映射物和象征物往往是理性思考)
而作为讨论物象抽空程度的本文顺序内,意象仅仅指的是倾注作者感情的物象(下文),或作为感情线索存在。例如《记一辆纺车》,《枣核》等。
第一层 风物——情味
以《葡萄月令》为例,风物类散文在内容上表现为极客观地写实。从表面上看,风物类文章是地道的说明文,这一篇就是介绍一年中与葡萄的种植、培育、采摘、贮藏等有关的“知识”,从一月到十二月,像记流水账。其实,反复阅读就会发现,这是一篇相当别致的抒情文,其重心不在那些如同法则(“令”)的“知识”,而在于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趣与情调。全文按十二个月来写葡萄的生长和收获过程,但有些月份详细,有些月份简略,有的甚至并不涉及葡萄生长周期的事情。这种张弛有度的安排,加上每个月份间醒目的空行,仍然属于“苦心经营的随便”的结构技巧。在平实自然的外表下蕴涵着深厚的情韵,是一篇高妙的写意之作。
这种写意,如雨点播撒在大地,处处点染,但是大地是很快会干的。如果不回到具体的情景当中去就没有效果。因此,风物类文章重要的是“在场性”和个人的经验性,而且风物类写作离不开科学和风俗知识,而且,由于其表达的思想感情都是某种状态性的况味和情趣,价值指向性差,价值判断不明确,教学样本有周作人的物趣类散文和汪曾祺这一类况味性散文如《侯银匠》、《钓鱼老王》。这一类散文和心态(例如失落感和变迁之感)相联还可以找到和考场作文立意相通的入口,用来结构全篇,往往叙述者的有味变成了读者的无味。但是情味还可以抽象化:
我的信念是,我们应该有肯定世间一切臭的污秽事物的气魄,因为再腐败的土地也会开出最美丽的莲花。如果莲花不出于污泥,而长在遍地天香的土地上,她的美丽也不会那么珍贵。(林清玄《深香默默》)这类情味抽象化后和形而上世界相联系,跳过二、三、四三个层次,立意甚高。
第二层 意象物——感情
在物象类作文中,我们所称的狭义化的意象类之所要从最广义的意象(也就是本文探讨的物象)中剥离,原因在于,有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