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60字。
初2008级第一学月考试
语文试卷(A卷)
考试说明:1.本次考试时间:100分钟。
2.试卷分A、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20分。
A卷B卷总分
题 号积累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积累运用阅 读(AB卷)
(一)(二)
得 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确凿( zuò ) 哽咽(gěng) 蟋蟀( shuāi )
B.祈祷(qǐ) 踱步(dù) 炽痛 (chì)
C.云鬓(bìn) 书塾( shú ) 可汗 (kè hán)
D.哺育(pǔ) 骊歌(lì) 胡骑(qí)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菜畦 渲闹 臃肿 人声鼎沸
B.懊诲 蝉蜕 丑陋 来势凶凶
C.讪笑 崎岖 屏嶂 九曲连环
D.澎湃 祈祷 脑髓 回环曲折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天的泸州张坝桂圆林是个美丽的季节。
B.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没有的奇迹。
C.上周,我校初2008级全体师生到郊外举行了“感受春天”。
D.“福娃”成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吉祥物。
4.下列关于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B.《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它学习的决心。
C.《最后一课》是篇短篇小说,作者以韩麦尔为主人公,表现了阿尔萨斯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达出他们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D.《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杂文,它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
5.选出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 )
A.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B.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C.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D.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好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6.以上下文连贯的要求来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母亲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
A.黄皮肤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群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的群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7.下列作家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朝花夕拾》
B.《黄河颂》————司马光————《资治通鉴》
C.《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现代作家
D.《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城南旧事》
8.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的感悟,正确判断,将下列选项的序号填入横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