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60字。
《石壕吏》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叙事诗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品味诗句,感悟诗的思想情感。
3、学习杜甫忧国忧民,关心民众疾苦的思想精神。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感悟诗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诗的语言精炼,跳跃性大,发挥自己的想象,丰富诗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1、给诗中的生字词或多音字注音。 2、熟读诗歌,并能背诵。 3、发挥想象,为丰富诗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作拓展。
老师:1、精心选择优美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2、给学生作必要的历史背景介绍,加深学生对诗人的了解。
教学内容:
读诗,品诗,扩充内容,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说起诗圣杜甫,我们都知道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剧转变的年代,他的诗歌广泛而又深刻地记录了这一历史过程和当时的社会面貌,充溢着忧国忧民的思想精神,故被后人称为“诗史”。
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杜甫的诗歌代表作之一——《石壕吏》。真切地了解诗人是怎样记录历史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的。(板书《石壕吏》杜甫)
二、读诗
师: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我们首先从“读”入手,来整体把握诗的具体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师生:听录音朗读,课件多媒体配乐朗诵。
师:《石壕吏》从体裁上,属于五言古体诗,从内容上,属于叙事诗。诵读时,适当地注意重音和语速的快慢,不同人物的情感表达。
生:齐声诵读。
师:学生诵读后,对三个感叹句作出点评:吏呼一何怒! 音重,稍快,突出吏的凶狠。妇啼一何苦! 音轻,稍慢,突出妇的悲苦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音轻,稍慢,突出老妇的悲苦无奈之情。
生:将三个感叹句重读一遍。
三、品诗
师:《石壕吏》作为一首叙事诗,它就应有具体的情节和人物。刚才,我们已经诵读诗歌,现请一、二位同学来概括叙述一下《石壕吏》的故事情节。
生:回答,能复述出主要情节即可。
师:叙事离不开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高潮、结局。请学生回答。
生:时间:暮(晚、夜); 地点:石壕村;人物:吏、老妇;事件的开端:第一自然段;高潮:第三自然段;结局:第四自然段。
师:第一自然段四句诗作为情节的开端,我们从中发现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有吏夜捉人)等描写的内容外,那么,我们能否透过诗句的表面内容,发现其隐含的描写内容呢?如果能,隐含的内容具体是什么?
生:(互相讨论、归结)
师:请请学生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