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题,约6000字。
莆田市2006届高三“古代诗文阅读”单元质量检测试卷二(150分钟)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文言阅读题(24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一4题。
主父偃,齐国临菑人也。学长短从横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之言。游齐诸子间,诸儒生相与排傧,不容于齐。元光元年,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上谓曰:“何相见之晚也!”乃拜偃为郎中。偃数上疏言事,迁谒者,中郎,中大夫。岁中四迁。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適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很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或说偃曰:“大
横!”偃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丈夫生不五鼎食①,死则五鼎亨②耳!吾日暮,故倒行逆施之。”
元朔中,偃言齐王内有淫失之行,上拜偃为齐相。至齐,使人以王淫失之事动王。王以
为终不得脱,恐效燕王论死,乃自杀。
偃始为布衣时,尝游燕、赵,及其贵,发燕事。赵王恐其为国患,使人上书,告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多以得封者。及齐王以自杀闻,上大怒,以为偃劫其王令自杀,乃征下吏治。偃服受诸侯之金,实不劫齐王令自杀。上欲勿诛,公孙弘争曰:“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偃本首恶,非诛偃无以谢天下。”乃遂族偃。
(选自《汉书·卷六十四上》,有删改)
注:①五鼎食:牛、羊、豕、鱼、麋也。诸侯五,卿大夫三。②五鼎亨:被镬(一种大锅)烹煮的刑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 数:读shuò,屡次,多次。
B.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適嗣代立 適:通“嫡”,正妻所生的长子。
C.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 亲:亲人。
D.及齐王以自杀闻 闻:上闻,使……知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晚乃学《易》、《春秋》、百家之言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B.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C.今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D.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偃有功焉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武帝“族偃”原因的一组是( )
①大臣首畏其口……或说偃曰:“大横”
②偃始为布衣时,尝游燕、赵,及其贵,发燕事
③赵王……告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多以得封者
④齐王以自杀闻,上大怒,以为偃劫其王令自杀
⑤偃服受诸侯之金,实不劫齐王令自杀
○6公孙弘争曰:“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偃本首恶,非诛偃无以谢天下”
A①②③ B.④⑤○6 C.①②⑤ D.③④○6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父偃在卫青向皇上推荐但“上不省”的情况下,上书汉武帝。“朝奏,暮召入见。”且武帝有相见恨晚之感,足见主父偃的进言能够抓住要害,切中时弊,使武帝极为欣赏。这也正是其职“岁中四迁”的原因。
B.主父偃认为诸侯王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对加强中央政令的推行不利。因此他向
武帝进献了“推恩术”。表面上推恩皇族子孙,实际上是将诸侯国化整为零,削弱
封国实力。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使地方诸侯王的势力得到了
有效的控制。
C.由于主父偃深得武帝赏识,朝野大臣怕他在武帝面前进谗,故多行其贿,“赂遗累
千金”。有人劝说他“不要太横行无忌”,父慢听后说道:“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亨耳!”表现了他为了国家利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豪情壮志。
D.主父偃起初当平民百姓时,曾经游学燕国和赵国,等到他当了大官后,就揭发了
燕王犯罪的事情。主父偃的报复行为,使赵王非常害怕。于是便先发制人,派人上书武帝,告发其接受诸侯的贿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5—8题。
马人望,字俨叔。咸雍中,为松山县令。岁运泽州官炭,独役松山,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吐浑怒,下吏,系几百日;复引诘之,人望不屈。萧喜曰:“君为民如此,后必大用。”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徙知涿州新城县,县与宋接境,驿道所从出。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近臣有聘宋还者,帝问以外事,多荐之,迁警巡使。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同知留守萧保先怪而问之,人望曰:“民产若括之无遗,他日必长厚敛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矣。”保先谢曰:“公虑远,吾不及也。”改上京副留守。会剧贼赵钟哥犯阙,劫宫女、御物,人望率众捕之,右臂中矢,炷以艾,力疾驰逐,贼弃所掠而遁。人望令关津稽察行旅,悉获其盗。迁保静军节度使。有二吏凶暴,民畏如虎,人望假以辞色,阴令发其事,黥配之。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缺。迁中京度支使,始至,府廪皆空;视事半岁,积粟十五万斛,钱二十万繦。未几,拜参知政事。时钱粟出纳之弊,惟燕为甚。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奸人黠吏莫得轩轾,乃以年老扬言道路。朝论不察,改南院宣徽使,以示优老。逾年,天祚诏之,既至,谕曰:“以卿为老,误听也。”遂拜南院枢密使。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当时,民所甚患者,驿递、仓司之役,至破产不能给。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时以为便。人望有操守,喜怒不形,未尝附丽求进。初除执政,家人贺之,人望愀然曰:“得勿喜,失勿忧,抗之甚高,挤之必酷。”其畏慎如此。
(《辽史》卷一百五·列传第三十五·能吏)
[注]轩轾:喻指高低优劣,此处意为营私舞弊。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 委:积聚
B.始至,府廪皆空 廪:粮仓
C.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 籍:簿册
D.初除执政,家人贺之 除:授官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县与宋接境,驿道所从出 ②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B.①帝问以外事,多荐之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①贼弃所掠而遁 ②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
D.①人望令关津稽察行旅,悉获其盗 ②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马人望施政以爱民为本的一组是( )
①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 ②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
③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