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训练试题
- 资源简介:
这资源主要是当年全国各个地区的语文高考试题来的,这个文件最大的特点是已经完全分好类,各个地区的高考试题的同一类型的题目统一放在一起,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会很方便,能直接当做高三的复习资料,而且内容非常齐全。
高考复习
作文.doc
基础题.doc
默写题.doc
诗歌鉴赏题.doc
实用类阅读.doc
文学类阅读.doc
文言文题.doc
现代文阅读.doc
语言表达题.doc
2014年高考高频考点全国新课标I卷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香港导游涉嫌辱骂拒绝购物的内地游客致使发生殴斗的事件出现戏剧性发展,涉事游客昨日改称是一场误会,一切皆因没有与导游仔细沟通而起,双方现已冰释前嫌。
B.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共有7308万人次的海内外游客入园参观,单日最大客流达到103. 28万人,世博园内游客摩肩接踵,人山人海。
C.在特价书市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高定价低折扣”的伪劣图书。这些图书往往粗制滥造,胡拼乱凑,错误百出,使人不忍卒读。
D.据央视市场调研,81. 92%的家庭给今年春晚打了高分;但据民间进行的在线调查,多达59%的人对今年春晚感到失望。央视民调与民间在线调查的结果可谓大相径庭。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学校要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减少学生作业量和考试次数。
B.为了缓解河南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和人口老龄化,《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增加了“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的规定。
C.湖北省中山医院33岁的护士肖芳连续三次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使一位呼吸骤停、心脏停搏的大妈“起死回生”,被网友用手机视频在网上传播后,感动了全国众多的网民。
D.“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重大跨越。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竹筏又掠过一列比城墙还光滑和高耸的峭壁, 。 , 。 。 。 ,把前来接受洗礼的远方游子,几乎都变成了潇洒而又钟情的诗人。
①也许是千军万马都无法将它攻克的,我真想朝着这雄伟的高墙长啸一声,还没有等自己发出声音
②这高亢的男声,这悠扬的女声,像多少箭镞似的一起射向平坦的岩壁,立刻又被弹拨了过来
③却已有多少乘着竹筏的游人,争先恐后地叫喊起来
④只见那硕大和壮丽的暗红色巨石,绵延着横在小溪之滨,约有半里之遥的路程,巍然屹立
⑤多么秀丽和神秘的山水
⑥这些震荡的回音融汇在一起,像一曲交响乐似的,充满了欢乐的向往和惊讶的赞叹
A.④①③②⑥⑤ B.③②①⑤④⑥ C.④①②③⑥⑤ D.⑤④③①②⑥
13、答案:C
解析:
【知识点】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考查能力】表达应用E
【思路方法】C项不合语境。“不忍卒读”意为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此处应用“难以卒读”。冰释前嫌比喻嫌隙、怀疑、误会等消除。摩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注意从望文生义、用错对象、不合语境、误用褒贬等方面分析成语使用的正误。
……
014年高考高频考点全国新课标I卷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秦人不暇自哀, ;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
(2)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范仲淹)
10、答案:(1)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2)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
【知识点】识记常见名篇名句
【考查能力】识记A
【思路方法】重视诵读,尤其是对重点文、诗、词的诵读;领悟含义,圈点强记;突破生僻难写字;注意同音异义字;同义异形字;留意具体环境,留心语句顺序;注意语句出处。
【易错点】 跳句现象,同音错字。
【得分点】6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2013~2014学年扬州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卷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⑵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⑶ ,靡有朝矣。(《 国风•卫风•氓》)
⑷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⑸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⑹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 。(《论语•阳货》)
⑻捐躯赴国难, 。(曹植《白马篇》)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征蓬出汉塞 ⑵挟飞仙以遨游
⑶夙兴夜寐 ⑷猿猱欲度愁攀援
⑸一尊还酹江月 ⑹赢得仓皇北顾
⑺可以怨 ⑻视死忽如归
2014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名校高三联考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乙:①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 (王羲
……
014年高考高频考点全国新课标I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③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 ②飐 (Zhan,三声):吹动。③文身:身上刺花纹。古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
8.从全诗来看,作者的茫茫愁思因何而起?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5分)
9.本诗颔联、颈联在写景的角度上有何不同?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分)
8、答案:从首联来看,作者登高临远,看到眼前苍茫的景象,触景生情,只觉愁绪如茫茫海天扑面而来。(2分)从尾联来看,作者被贬蛮荒之地,难免有仕途失意之愁;从诗歌标题和最后一句看,诗人与朋友彼此隔离,音讯不通;加之远离故土,身居异乡,难免产生思念朋友、想念家人之愁。
解析:
【知识点】景情关系
【考查能力】鉴赏评价D
【思路方法】本题考查角度很新颖,作者的茫茫愁思因何而起?因眼前的景象而起,因自身的处境而起。答题时要有以下三种意识:(1)提高审题意识。(2)强化流程意识。(3)规范答题意识。
【易错点】 要点答不全
【得分点】共5分,首联得2分。尾联分号前后所分三点,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即可给3分。
9、答案:颔联、颈联在写景角度上有动与
……
014年高考高频考点全国新课标I卷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永不熄灭的烛光
徐 鲁
1947年一个夏日午后,一个未满10岁的女孩倾倒出自己幼小心灵中全部的同情和爱心,写成了一篇凄婉感人的故事《可怜的小青》,之后她迫不及待地把它投寄给了当时在上海发行的《大公报》副刊《现代儿童》。不久,《可怜的小青》发表。这个幸运的小女孩,就是现在早已名满天下的台湾言情小说作家琼瑶。为她编发了这篇《可怜的小青》的编辑,就是现代著名儿童文学家和编辑出版家陈伯吹先生。
陈伯吹先生是跨越了中国现代和当代两个历史时期儿童文学的一代宗师,被誉为“东方安徒生”。在他91年的生命履历中,有75年是在儿童教育、儿童文学创作、翻译、编辑、出版和研究中度过的。他献出了毕生的心血,为幼芽和小苗洒上泉水。
1906年,陈伯吹出生在上海市宝山区宝山县的罗店镇上。他在宝山县甲种师范讲习所(相当于今天的初中)念了3年书后被分配到杨行乡朱家宅第六国民学校(今朱宅小学)当教员。正是在朱家宅第六国民学校任教的日子里,这位小学教员,神色庄重地参加了一个秘密的入党宣誓仪式,加入了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地下组织。
白天,他在课堂上向学生们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常给他们讲述革命的道理,激发学生们反对封建军阀、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热情;晚上,他偷偷阅读一些思想激进的书籍和刊物。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鼓舞着他。他的创作热情也异常高涨,不断有新的作品问世。作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领域早期的、为数不多的作家之一,他在文坛上已崭露头角。
1929年2月,23岁的陈伯吹来到上海。他来这里是为了给自己未来的人生和命运寻找一块小小的空间。他是家中的长子,全家的经济来源几乎都落在他一个人肩上。初到上海,他一文不名,只有一支笔。于是,他只能靠写作、投稿换取有限的一点稿费来维持全家的生计。
为了挣钱养家,一开始时他什么题材都写。他根据自己失恋的经历写过一个中篇小说《畸形的爱》,接着又把这段经历写成了长诗《誓言》。他给当时有名的文学杂志《小说月报》投稿,却得到了该刊主编郑振铎的一个忠告。郑振铎熟悉陈伯吹的“强项”在哪里,他从陈伯吹的职业优势和创作专长考虑,劝他扬长避短,专攻儿童文学。这是一个决定了陈伯吹此后人生方向的忠告。或许这其中早就有某种因果联系,正所谓“茎里有的,种子里早就有了”,也如诗人弗罗斯特所说“当我选择了人迹稀少的那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从此以后,陈伯吹就心无旁骛,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全部的命运,与儿童和儿童文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他曾在抗战年代用怒火写出了《华家的儿子》《火线下的孩子》等作品,也曾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用满腔热情写出了《中国铁木儿》《幻想张着彩色的翅膀》《从山冈上跑下来的小孩儿》等作品;80年代以后,他为孩子们创作、翻译了《摘颗星星下来》《好
……
014年高考高频考点全国新课标I卷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九 公
凡夫
你要是到村子里去打听九公,无论大人小孩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九公是全村年龄最长、辈分最高的老人,是远近有名的有趣人,他的趣事就如同他的胡须,多的数也数不清。
九公九岁的时候,被送去读私塾。九公对那些摇头晃脑的“子乎者也”十分反感。先生也不喜欢这个调皮的学生,时不时出一些难题难为他。一天在讲曹植七岁成诗时,九公却和周公秘密会谈去了。先生十分生气,就让九公当场作诗一首,不然就挨板子。九公望着窗外的瓢泼大雨,歪着头,略作思索,遂以《雨》成诗:盆泼也,瓢倒也 。一滴雨 ,一个大豆也。
全班同学笑成一团,先生气得差点背过气去。
九公的学业也就到此结束了。
“扫盲”的那几年,九公也和大伙一起去村小学学习。那节语文课,老师教学“人”字,九公再次拜会周公,呼呼大睡。老师辈分低,既要严肃课堂纪律,又要给爷爷辈的九公脸面,便耐心地开导他。
“其实汉字很容易学,一人为“人”,二人为“从”,是说两人在一起,三人为“众”,是说很多人的意思——多形象!多生动!”
九公走上讲台,边说边在黑板上写。
“如果人上边有人,人下边也有人,人左边也有人,人右边也有人,人加人,人叠人,人连人,念什么字?”九公在黑板上写了密密麻麻、歪歪扭扭七八个“人”字。
老师有点生气。“这不是字!”
“不是字?”九公面向大伙,手一挥,如同一位镇定自若的将军。“这个字念——一堆人!”
从去年入冬以来,天气持续干旱,许多地方遭遇五十年一遇
……
014年高考高频考点全国新课标I卷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革幼而聪敏,六岁便解属文。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朓尝宿卫,还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除少府卿,出为镇北豫章王长史,随府王镇彭城。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途经下邳,遂为魏人所执。魏徐州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见革辞色严正,更相敬重。延明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将加箠扑。革厉色而言曰:
“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给脱粟三升,仅余性命。值魏主请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乃除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闻革应至,并赍持缘道迎候。革曰:“我通不受饷,不容独当故人筐篚。”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辩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送故依旧订舫,革并不纳,惟乘台所给一舸。舸艚偏欹,不得安卧。或谓革曰:“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轻艚。”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
征入为度支尚书。时尚书令何敬客掌选,序用多非其人。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大同元年卒。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节选自《粱书•列传第三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 勖:勉励。
B.闻革应至,并赍持缘道迎候 赍:携带。
……
014年高考高频考点全国新课标I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一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文化,都欲在实用生活之余,以庄严的建筑、崇高的音乐、宏丽的舞蹈,表达生命的高潮、一代精神的最深节奏。建筑的抽象结构、音乐的和谐节律、舞蹈的线纹姿势,最能表现我们内心的情调与律动。
中国的瓦木建筑易于毁灭,圆雕艺术不及希腊发达,礼乐生活的形式美也早已破灭。民族的天才乃借笔墨的飞舞,抒写胸中的逸气。所以中国画法不重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于用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中国画是一种建筑的形线美、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的姿态美。其要素不在机械的写实,而在创造意象,虽然它的出发点也极重写实,如花鸟画写生的精妙为世界第一。
自埃及、希腊以来,传统的西洋油画的画风,特别重视透视法、解剖学、光影凹凸的晕染,画境似可走进,似可手摩,它们的渊源与背景是埃及、希腊的雕刻艺术与建筑空间。在中国,晋、唐以来的塑像反受画境的影响,具有画风,不似希腊的立体雕刻成为后来西洋画家的范本。而商、周彝器形态沉重浑穆、典雅和美,其对中国宇宙意识的表现可与希腊神像雕刻相当。
在商、周彝器盘鉴的花纹图案中,每一个动物形象都是一组飞动线纹的节奏的交织,而融合在全幅花纹的交响曲中。它们个个生动,而个个抽象化,不雕凿凹凸立体的形似,而注重飞动姿态的节奏和韵律的表现。这内部的运动,用线纹表达出来,就是物的“骨气”。中国绘画六法中的“骨法用笔”,即运用笔法把捉物的骨气以表现生命动象。所谓“气韵生动”,正是骨法用笔的目标与结果。在这种点线交流的、律动的形象里面,画幅中飞动的物象与“空白”处处交融,结成全幅流动的虚灵的节奏。画幅中有明暗、有凹凸、有宇宙空间的深远,但却没有立体的刻画痕迹;亦不似西洋油画那样如可走进的实景,而是一片神游的意境。
然而中国画既超脱了刻板的立体空间、凹凸实体及光线阴影,于是它的画法乃能笔笔灵虚,不滞于物,而又笔笔写实,为物传神。引书法入画乃中国画的第一特点。董其昌云:“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如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中国特有的艺术“书法”实为中国绘画的骨干,而融诗心、诗境于画景亦成为中国画的第二特色。中国乐教失传,诗人不能弦歌,乃将心灵的情韵表现于书法、画法。在画幅上题诗写字,借书法以点醒画中笔法,借诗句以衬出画中意境,而并不觉其破坏画景,这又是中国画可注意的特色。
因此,中、西画法所表现的“境界”根本不同:一为虚灵,一为写实;一为物我浑融,一为物我对立。中国画以书法为骨干,以诗境为灵魂,诗、书、画同属于一境界。西洋油画以建筑空间为间架,以雕塑人体为对象,建筑、雕刺、油画同属于一境界。中国画运用笔勾的线纹及墨色的浓淡直接表达生命情调,透入物象核心,遗形似而尚骨气,薄彩色以重笔法;然而形似逼真与色彩浓丽,却正是西洋油画的特色。
(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有删改)
1.下列有关中西绘画的比较,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画的要素不在机械的写实,而在创造
……
014年高考高频考点全国新课标I卷
16.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抄袭材料,每句不超过10个字。(6分)
清康熙年间的郑板桥,坐对纸窗竹影,铺开笔墨画起了他最爱的竹子。板桥画竹的技法并无师承,多直接取法于纸窗粉壁上的日光月影,取法于枝摇叶动、风吹雨注。同东坡一样,板桥也强调画竹既要有精巧的构思,又离不开绘画的巧妙技能。但是,针对东坡的画竹要“胸有成竹”的看法,板桥坚持的则是“胸无成竹”。
郑板桥的《竹石图》里,竹子节节灵动,叶叶表情不同,墨色水灵,浓淡有致,逼真地表现出了竹的质感,这正是他(1) 的画竹技法的表达。画家对画竹的看法不尽相同,就如郑板桥的看法不同于苏轼,两者的主要差异(2) 。但两人在画竹上也有相同之处,就是都强调(3) 。
17. 请你对下面这幅漫画的进行解说,不超过100字;然后用一句话写出它的寓意。(5分)
解说:
寓意:
16、答案:①直接取法自然(环境、生活) ②在于是否胸有成竹 ③构思与技巧相互结合(或:既有构思,又有技巧)
解析:
【知识点】补写句子
【考查能力】表达应用E
【思路方法】瞻前顾后,根据上下文准确概括句子。要熟练掌握语言运用各类题型的解题策略和技巧。要认真审题,读懂题干,明确信息
……
014年高考高频考点全国新课标I卷
18.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仔细观察漫画《王冠和蚂蚁》,然后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题目,自定体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答案:例文略
解析:
【知识点】材料作文和看图作文
【考查能力】表达应用E
【思路方法】以漫画的形式命题,目的是想让考生多适应一些不同类型的作文题,以提高应变能力。考生只要从漫画中引申出一个主题或立意,都应视为符合要求。比如:“强大与弱小”,这应该是最切合漫画含义的,王冠代表了强权,蚂蚁代表了弱小,但强与弱二者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围绕二者的关系去立意的文章,在内容上应该归入一类卷。另外,“民能载舟,亦能覆舟”谈的也是皇权与百姓的关系,也算符合题意。再如:要敢于向权威挑战,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等,也都是符合题意的,在内容上可以归入一类卷。如果不是从双向的角度出发,主要谈其中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略有涉及,可以认为符合题意,在内容上归入二类卷。如果只谈其中的一个方面,丝毫不涉及另一个方面,在内容上归入三类卷。内容与漫画无关、跑题的、看法太片面的可以归入四类卷。
自信√ 坚持就是胜利√ 勇气√ 不要被假象迷惑√
【易错点】 审题不清,立意不准,文体不分,结构不合理,表达不顺畅。
【得分点】根据2013年全国新课标1卷的评分标准
2013~2014学年扬州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卷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见了又休还似梦,坐来虽近远如天。 (欧阳修《瑞鹧鸪》)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