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板块对练单项试题(36份)
- 资源简介:
201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板块对练(36份)
2-1.doc
2-10.doc
2-2.doc
2-3.doc
2-4.doc
2-5.doc
2-6.doc
2-7.doc
2-8.doc
2-9.doc
3-1.doc
3-2-1.doc
3-2-2.doc
3-2-3.doc
3-2-4.doc
3-3-1.doc
3-3-2.doc
3-3-3.doc
3-3-4.doc
4.doc
5-1-1.doc
5-1-2.doc
5-1-3.doc
5-1-4.doc
5-1-5.doc
5-1-6.doc
5-2-1.doc
5-2-2.doc
5-2-3.doc
5-2-4.doc
5-2-5.doc
5-2-6.doc
6-1.doc
6-2.doc
6-3.doc
6-4.doc板块一 高考试题印证
(北京卷)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司马祠
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地以人传,由于崇敬司马迁,我对韩城心仪已久。在这次游览历程中,韩城的地势之高,城郭之阔,田园之丽,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南仙境。从这里流入黄河的芝水,使芝川有着天赐的好风水。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汉武帝喜得瑞草,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河更名为芝水了。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
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砺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古道始建于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继续开凿了这条悬崖上的交通要道。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土,经这儿往返行宫;隋朝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自成经这儿渡龙门,直捣燕京。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万年不朽,是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太史公之前之后,这里上演过的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都被载入了有形无形的史册之中。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
“高山仰止”,是《诗经》里的名句,嵌在这头顶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谒者的心情。这时,你的脚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祠顶了。砖石砌成的九十九级台阶,据说用意取于《易经》,九为数之极,九九则至高无上了。皇上的祖祠称九庙,官衔不算高的太史令却也有九十九级的神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具寓意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他“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照后世。
攀至最高层的祠院,地势开阔了。殿内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块梦碑,说唐朝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自称是司马迁侍妾,叫随清娱,迁难后忧伤而死,褚氏遂作碑文。是实录还是虚幻,莫衷一是。造于北宋的司马迁泥塑像,不是宫刑后无胡须的“妇人像”,是据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太史公壮年线描画像塑造的,相传画像出自司马夫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苏武和李陵吧?传说司马迁去世后,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将太史公的骨骸运回故地,掩埋在这高冈上的。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故未能埋入祖茔。这是谁的悲哀呢?我宁可认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势雄伟,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寝宫后是司马迁圆形砖砌墓冢,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状墓,墓壁上嵌有砖雕八卦卦象“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属。墓顶一柏形若颤抖的五指,傲指苍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的航天传奇
“孙先生是我非常尊敬的科技大师。如果没有孙先生倾心真诚的合作,中国的首次‘月球探测——绕月探测’很难顺利实现。”2010年1月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在他的办公室接受《瞭望》新闻周刊的采访时说。这天,正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节气,此前一场罕见的大雪覆盖京城,天寒地冻。刚刚出院的欧阳自远院士原本在家中静养,但听说要请他谈谈孙家栋院士,便不顾一切赶到办公室等候采访。
在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指挥体系中,孙家栋、栾恩杰、欧阳自远三人被誉为“黄金组合”,他们是真正的“三驾马车”。2004年2月25日,当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通过《绕月探测工程研制总要求》时,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即被任命为工程总指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运载火箭和卫星技术专家孙家栋被任命为总设计师,欧阳自远被聘任为月球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同时给工程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嫦娥工程”。欧阳自远认为,“嫦娥工程”能够顺利实施,孙家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是搞天体化学的,对航天领域知之甚少,是个新兵。而孙先生从事航天科技工作多年,是我国多颗卫星研制和发射的总设计师,是真正的航天大家。他是我进入航天领域的良师和益友。”欧阳自远说,他与孙家栋此前并不熟悉,只是慕名。2000年,他向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的栾恩杰汇报绕月探测计划的科学设想,栾恩杰非常赞同,而且首先想到的就是请孙家栋出山,担纲这个大工程的总设计师。此后,两人的接触日益频繁。
“我和孙先生多次交谈,认真、仔细地探讨绕月探测的各种科学技术问题。他个人的学术功底非常深厚,他不断地提出各种问题,我必须不停地回答,我们常常一谈就是半天时间。最让我敬佩的是,他能容纳各种各样的意见,谦虚、诚恳,是个真正的大师。”
欧阳自远说,“孙先生是一个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高手’。我总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各种技术要求,希望我们的绕月探测能获取尽可能多的数据。但孙先生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去实现、去完成‘绕’的目标。孙先生常说,科学家往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工程师就是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我是一个工程师,我的工作就是先达到科学家的基本要求,然后再进一步拓展’。他善于抓住最主要的问题,并且敢于决断。比如说‘嫦娥’什么情况下发射。孙先生认为,安全就发,不安全就不能发,其他因素都不必考虑。因为不安全,什么目标都达不到。”
“三驾马车”各有分工:总指挥栾恩杰调动千军万马,组织队伍,取得每个战役的成功;总设计师孙家栋负责技术的突破与工程的实现;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负责科学目标的设定、技术要求以及得到探测数据后的研究。“所有的技术难题都压在孙先生身上,他肩上的担子最重。”
欧阳自远对孙家栋举重若轻、敢于决断、善于协调的能力十分敬佩,“孙先生从事航天科技工作几十年,
板块一 填空式默写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高余冠之岌岌兮,________________。芳与泽其杂糅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3)噫!菊之爱,________________。莲之爱,________________?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名言名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三题皆出自课本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指向明确,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性。屈原的诗文对学生来说是最难的。
答案 (1)长余佩之陆离 唯昭质其犹未亏 (2)山岛竦峙 百草丰茂 (3)陶后鲜有闻 同予者何人
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小题)
(1)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__________。(王昌龄《从军行》)
(2)________________,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3)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5)________________,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6)伐竹取道,下见小潭,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7)吾生也有涯,________________。(《庄子•养生主》)
(8)香稻啄馀鹦鹉粒,________________。(杜甫《秋兴》)
解析 此题考查古诗文名篇名句的默写,要注意避免出现错别字,“冽”“幽”“赖”等字的字形要注意。
答案 (1)孤城遥望玉门关 (2)吴宫花草埋幽径 (3)梧桐更兼细雨 (4)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5)最喜小儿无赖 (6)水尤清冽 (7)而知也无涯 (8)碧梧栖老凤凰枝
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
(2)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_______;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
(4)________________。独上高楼,________________。(晏殊《蝶恋花》)
(5)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林逋《山园小梅》)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阅卷,对书写的规范要求较高,所以平时训练就要做到书写准确无误。要重点关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中的通假字“颁”的书写。
答案 (1)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 (3)则芥为之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宋词与开封
张自善
词,最早称“曲子词”,是产生于唐代民间的可和乐歌唱的新诗体,到了宋代,得到了长足发展,艺术上表现出了更多的特色和独创性。从一代文艺作品应具有自己独特的时代风格来看,词可以说是宋代的代表文学,所以,人们称之为“宋词”。
谈宋词,就离不开开封。因为作为北宋的京都,特别是在宋朝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能使宋词空前发展、繁荣和提高,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元曲成三足鼎立之势,都与它是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直接的关系。
公元960年,时任后周检校太尉、领归德军节度的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赵宋王朝,并逐渐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两百多年来的混乱局势,使农业生产不断增长,工商业相应地得到了发展,城市经济日趋繁荣。当时,东京人口有100多万,是世界闻名的大都市之一。这种经济的繁荣,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为宋词的兴盛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另外,赵匡胤是在掌握后周兵权之际,趁周世宗柴荣去世,幼主恭宗柴宗训刚刚即位而乘机取得政权的。所以,他也担心自己手下的功臣拥兵自重,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于是采用赵普的计谋,演了一场“杯酒释兵权”的悲喜剧,把军权集中到中央,偃武修文。宋朝皇帝重视科举考试,广罗文人,特别是宋太宗赵炅、仁宗赵祯,都洞晓音律,并亲自制曲,更引起士大夫和市民对词的喜爱,于是竞造新声,使词这一配乐歌唱的文学形式,发展得更加迅猛起来。
北宋的词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从宋太祖开国到仁宗赵祯末年(960—1063),后期是从英宗赵曙初年到金兵攻陷汴京那一年(1064—1126)。
北宋前期的词,正如上述,是在“百年承平”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几乎承袭了晚唐五代的词风。在内容上,主要是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及流连光景、伤感时序的愁情,局限于书写离别、相思之绪,风格尽管有些清新,但仍旧是柔靡无力,没有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在形式上,从小令发展到慢词;在题材上,开始比五代有所扩展,其代表人物是晏殊、欧阳修、柳永等人。
北宋后期的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词派。其词风飘逸、豪放,苏轼主张“以诗入词”,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写进词里,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同时,将词从音乐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独立的文学形式。
与苏轼同时代的王安石、贺铸,以及“苏门四学士”中的黄庭坚、晁补之,都和苏轼相呼应,为南宋的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豪放词风开了先河。
北宋后期的周邦彦,则是婉约派的集大成者。他少有才学,宋神宗赵顼元丰年初为太学生,因献《汴都赋》,歌颂汴京形势和朝廷新法,被擢为太学正。徽宗赵佶崇宁年间(1102—1107),创立大晟府,以周邦彦为提举。周邦彦通音律,能创调,工慢词,在铺叙的基础上进一步讲曲折、回环,变化较多,并过分规范词律,使词的语言风格由俚俗趋向典雅含蓄。
北宋时期,词有了迅猛发展。当时的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