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
天津市2000年中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6.句中黑体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池非不深也 园林池沼宽畅
B.兵革非不坚利也 可汗大点兵
C.然而不胜者 不以木为之者
D.攻亲戚之所畔 辍耕之垄上
17.用“/”标出下边句子朗读时应停顿的地方。(2分)
夫 环 而 攻 之,必 有 得 天 时 者 矣
18.各写出两个含有下面句中加黑体的成语。(4分)(如每词能写三个以上,另加1分)
(1)多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失道者寡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七里”都极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
②文章接着以守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这里采用“池非不深也”这样双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强调守城条件之有利。
③从守城一方的失利我们可以推断:攻城一方尽管没有“地利”,但因“人和”,能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因此无坚不摧。
④文章利用打仗作例子,充分论证了“人和”对夺取一切战争胜利的极端重要性,目的在于启发君主们应如何打好仗,取得战争的胜利。
⑤文章在论证了“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论出“人和”在治理整个国家中的作用。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