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多彩四季》高效课堂教学案(共9课时)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7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11/15 7:41:2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4360个字。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导学过程
  一、课前先学
  1.知识回顾:(结合已学诗词,试背诵,感受春天的脚印)
  孟浩然《春晓》、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春夜喜雨》、贺知章《咏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读课文1遍,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水涨(    )   捉迷藏(    )  酝酿(    )()   应和(    )
  笼(   )着一层薄(    )烟黄晕(    ) 蓑(     )衣巢(    )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①用一句话说出对文章的最初印象。
  ②文中具体选取哪些景物描写春天的?
  ③具体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
  4.火眼金睛:阅读中我发现这些有价值的或不懂的问题。
  (读文章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能提高你的阅读水平)
  二、课堂探究
  组内交流
  1.自由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欣欣然朗润卖弄酝酿繁花赶趟儿呼朋引伴花枝招展烘托
  2.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中哪些字你认为容易读错,做上记号。
  (2)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3.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思考,哪几节写什么?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4.文中具体描绘了那几幅春景图?并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每幅图景的特点。
  春图—→春图—→春图—→春图—→春图
  5.具体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通过这篇课文,作者想告诉我们一点什么呢?从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
  迎接春天的句子:
  描绘春天的句子:
  歌颂春天的句子:
  6.展示交流:请用这样的句子来和伙伴进行交流,说出自己的独到理解:
  学习内容        十五三峡第1 学时
  学习目标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语言的简练性。
  学习重难点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常见的实词和虚词。
  导学过程
  一、课前先学
  1.了解有关常识。
  (1)本文的题目是____   __,作者是___    ___,出处是__   ____。
  (2)“三峡”,西起______省______县,东至______省______县,全长______公里。
  (3)“三峡”的名称(依次)是____  __峡、__  ____峡、__  ____峡。它们的特点(与名称对应)是____  __、____  __、__  ____。
  2.给加点的字注音。
  阙处()曦月()襄陵()
  沿溯()御风()素湍()
  怪柏()飞漱()属引()
  3.解释下列词语。
  略无襄陵素湍良多趣味
  沿溯属引自非乘奔御风
  4.你还有哪些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
  5.了解作者及《水经注》。

  6.预习过程中的疑问。(至少提两个问题)
  二、课堂探究
  (一)简介作者、背景。(由学生完成,师生作补充。)
  (二)学生读课文,师生共同订正。(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时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学生自学
  1.借助书下注释疏通课文,重点掌握相关实词。
  2.积累文中古今异义:(要联系文中的语句或以前学过的句子)
  a或王命急宣(或古义:如有)
  (或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b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至于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c虽乘奔御风(虽古义:即使)
  (虽今义:虽然)
  3.积累文中的重点句子:(把句子写下来)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组内交流预习过程中的困惑。
  (五)组际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疑惑。
  (六)学生齐读课文。
  三、达标检测
  1.找出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错误的一个并加以订正。
  (1)A.素湍(chuǎn)绿潭B.不见曦(xī)月
  C.夏水襄(xiāng)陵D.重岩叠嶂(zhàng)
  (2)A.略无阙(quē)处B.沿溯(sù)阻绝
  C.属(shǔ)引凄异D.飞漱(shù)其间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略无阙处略无:阙:
  (2)自非亭午夜分自:亭午:
  (3)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襄:沿:溯:
  (4)虽乘奔御风虽:奔:
  (5)素湍绿潭素:湍:
  (6)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声:
  3.解释下列词语。
  (1)重岩叠嶂:
  (2)隐天蔽日:
  4.填空
  课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我国古代的_____家,______家。
  学习反思:
  学习内容          十五三峡第2 学时
  学习目标 1.能疏通文句,口头翻译课文,在熟悉文句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通过诵读,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导学过程
  一、课前先学
  1.背诵课文。
  2.读文思考:文中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色,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3.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抄下来,同时写上鉴赏性的文字。(体会用词简洁精当。)
  4.从网上查阅有关三峡旅游及大坝资料,对长江三峡有个全面的了解。
  二、课堂探究
  (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峡之美。(分别从山和水的角度去概括)
  (二)学生组内交流,思考下列问题。
  畅读全篇,领略美景。
  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处。
  1.划分课文写作层次,并概括每一自然段所描写的景色(引导学生分析各段之间的关系)
  2.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说说你最喜欢的景物描写的语句
  (从山、水、春、秋等角度考虑)

  (三)学生组内交流
  (四)学生组际交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