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24080个字。
金坛市2011—2012学年度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一、单元总体分析和教学思路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金色童年”。是第一单元教学层次的延伸与提高,第二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的素材来源于丰富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是七年级学生还深留在脑海中的“宝贝”。作为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相似的年龄,类似的经历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能使学生理解作者的经历,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促使学生健康愉快的成长。
《往事依依》作者回忆与文学的情缘,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祖国的热爱,并告诫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充满了人文主义关怀。名师的成长历程告诉学生:多与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友,将受益一生。应自觉主动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幼时记趣》作者追忆了儿时观察动物,产生联想,展现了童年生活的天真快乐,充满了童趣。作者童年有着对自然的好奇之心,对弱小者的同情之心,成长的道路有着乐趣与真情。
《十三岁的际遇》作者深情地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表达了对北大的热爱及渴望创造,渴望自由飞翔的精神,充满了理想与希望。不同常人的成长历程会带给今天的学生怎样的感受呢?
《伟人细胞》记叙了初一男生贾里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实现伟人计划的过程,向学生阐明了从小事做起的必要性,对于学生很有教育意义。
二、单元学习目标:
1.继续加强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2.能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珍惜金色年华的点点滴滴。
3.能根据作品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回忆过去的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5.能与人主动交流,说话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三、单元课时安排:(12课时)
《往事依依》2课时
《幼时记趣》2课时
《十三岁的际遇》2课时
《伟人细胞》2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六、往事依依
参考教学案例 个性化备课
学习目标:
1.能概括作者童年时的几件事情,了解作者的童年趣味生活。说出她对文学作品的感情。
2.能通过朗读,感受本文语言的优美,并能具体点评。
3.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4.能举例说出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
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课前学习:学生了解作者,熟读课文,读准生字词,做好批注。
课前准备:
1.查字典扫除生字词。
2.尝试给自己喜欢的语句批注。
3.有感情地朗读《致文学》部分。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曾经经历过这样的一件事,记得那是我工作的第三年,有一天,我们语文组的老师到青少年宫听报告,报告开始前,我们象往常一样在底下开着小会,不久,主持人宣布报告开始,坐在报告台前的是一位慈眉善目、举止端庄而又气质高雅的长者,她一开口,全场一下静了下来,她的态度亲切、自然,声音柔和、略带磁性,语言清新、质朴而又文采飞扬,她向我们讲述她从教以来的经历、她的教育思想、她对教育的热爱,她的话使我震动,我为自己过去两年的行为感到汗颜,因为我当时一心只想着跳槽,并没有多少心思用在教学上,她的话又如醍湖灌顶,使我从此端正了自己的教学态度。这位可敬的长者就是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她写的一篇叙事散文《往事依依》。
二、查一查:
1.准确读出下列加点字:
涟漪()徜徉()水浒()水泊()停泊()浩淼()歌咏()重读()
阴晴雨晦()镌刻()谆谆教导()绚丽()
三、读一读:
放声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①题目中“依依”的含义是什么?
“依依”一词的意思有:(1)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2)形容留恋,不忍心分离。
②文中能说明作者对往事“依依”之情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