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导学和教学案
- 资源简介:
约4200字。
导 学 案
学习目标
1.熟记孔子和《论语》相关知识;
2.掌握“说”、“识”等字的特定读音;
3.理解“而”字在句中的意思;
4.朗读并背诵第一、二则;
5.对照注释翻译第一、二则。
课前预习
1.知识链接
①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先后在鲁国担任相礼(司仪)、委吏(管理粮仓)、乘田(管理畜养)一类的小官。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72人。古文学家说他曾修《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作《春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手段,通过自汉代董仲舒以来儒家的补充修正改造,他的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孔子被历代统治者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②《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论语》在古代文献中地位非常高,宋代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③在文言文翻译中,“而”字意义比较丰富,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一是表并列,可译为且。如秦师轻而无礼。二是表承接,可译为然后。如余闻而愈悲。三是表递进,可译为并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四是表转折,可译为但是。
教 学 案
导入新课
正式上课前,我们先来进行一次小型的知识抢答赛:
1.请说出下列成语的意思: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2.这三个成语出自哪里?
好,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新课《论语》六则。
预习展示
这节课有5个学习目标,第一个目标就是熟记孔子和《论语》的相关知识,下面,我们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请打开导学案。
①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②《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③南宋朱熹曾经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这篇文章生字不多,但有些字读音比较特殊,需要大家理解并熟记,这也是本节课的第二个学习目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悦”,读yuè
默而识之 通“记”,读zhì
这些字读音比较特殊,主要是因为它们是通假字,一般来说,通假字读音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