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五个专题特训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5/24 21:59:5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传统下载

- 资源简介:
201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五个专题特训(最后15天)
201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实用类文本专题特训.doc
201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专题特训.doc
201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时文短评专题特训.doc
201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专题特训.doc
201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特训.doc
201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专题特训
(福建省东山二中)
(一)古代中国的劝农制度
黄启昌
“民以食为天”,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度里,农业不仅关乎人民的生活,而且关乎政权的兴衰成败。有鉴于此,历代王朝都不得不以农为本,从皇帝到县令无不把劝农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由此而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劝农制度。
中国的劝农制度创始于周代。周代帝王在每年的孟春之月,都要举行“藉田”仪式向上天“祈谷”。同时派官员到各地巡行,代表天子劝农。战国时,魏国的李悝提出了劝农经济理论,他主张国家在丰年平价购粮,在荒年平价售出,通过限制商人投机来保护农民和社会的利益。在西汉,汉高祖刘邦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以后各帝王对劝课农桑都颇为重视,屡下劝农诏,将劝课农桑的好坏作为考核各官员政绩的重要内容。唐代设置各级劝农官员。宋代的劝农政策和措施,较前代更为完善,并趋于定型。除了皇帝经常发布劝农诏令外,州、县官上任往往都要以《劝农文》的形式,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针对性的劝农意见或建议,这是宋代劝农制度的一大特点。元、明、清三代的劝农力度,与前代相比也好不逊色。
历代统治者都比较重视分土与民,使无地的破产农民获得一块土地,从而成为国家直接控制的自耕农或佃农。如战国秦初的“授田制”。获得了一块土地的农民,其生产积极性会大大提高,从而有利于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一般而言,每一次改朝换代,总是伴随着血腥的战争而造成战乱,战后往往是满目疮痍的悲惨景象。为了尽快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封建政府承认土地关系变化的变化现实,对于农民在战乱之后占有的无主荒地,或从地主手中夺得的土地,封建政府确认其所有权或占有权,同时鼓励开垦荒地。
大体而言,每个王朝在立国之初,都会吸取前朝因苛捐杂税引起民怨而亡国的教训,因而大多采取一些旨在减轻农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这构成了古代劝农制度的重要内容。水利是农业的重要命脉,兴修水利成为历代劝农制度的题中之义。在劝农的同时,历代政府还比较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通过宣传、示范,把农业技术传授给广大农民,达到
提高农业生产力的目的。汉代的农技推广工作,在历史上有特殊贡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汉代在农作物引进方面的突出贡献。自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后,一方面汉代的农业技术等传到西域和周边地区,另一方面也从域外引进了不少农作物,丰富了中国农作物的种类,并产生了长远的价值。
中国古代的劝农制度及其实践,对古代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劝农政策及其措施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农学的发展,强化了农本意识,使“崇本抑末”观念日趋根深蒂固。
1.根据文意,下列对“劝农”概念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劝农”就是封建统治者每年举行“藉田”仪式向上天“祈谷”,派官员到各地督促农业生产。
B.“劝农”就是封建统治者秉承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重视农业生产,保护农民的利益。
C. “劝农”就是封建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政策,制定制度,保障农业生产以巩固其统治。
D. “劝农”就是封建统治者轻徭薄赋,下劝农诏,设置各级劝农官员,同时限制商人投机。
2.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历代王朝劝农制度的主要内容的一项是( )
A.国家在丰年平价购粮,在荒年平价售出,通过限制商人投机来保护农民和社会的利益。
B.与民土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C.承认战乱后土地关系的变化现实,确认其所有权或占有权,同时鼓励开垦荒地。
D.与民休息,减免赋税,减轻农民负担,同时大力兴修水利,推广农业生产技术。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201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时文短评专题特训
(福建省东山二中)
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央视节目《百家讲坛》,从2001年开播时的默默无闻,历经八年变成了全中国最火爆的电视讲坛节目。主讲人刘心武之于《红楼梦》,易中天之于三国,孔庆东之于鲁迅作品,于丹之于《论语》等等,每一个讲解者都复活了一本书或者一段历史。读者也经由他们的讲解,产生了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同时主讲者们也据此扬名立万,跻身学者兼畅销书作家的行列。于是“《于丹〈论语〉心得》签售一日过万册”等新闻屡见报端。
在大众文化盛行的背景下,面对这个迅速崛起的热点,社会舆论纷争不已。部分媒体高度颂扬主讲者为“国学的启蒙者”。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主讲者不过是“文化奶妈”,这种热点不过是:“奶妈”们吃了一点“文化之草”,再挤出点“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罢了。 (选自《南方日报》2009年5月,有修改)
你认为这些主讲人是“国学启蒙者”还是“文化奶妈”呢?阅读材料后,请你写一则150字左右的短评。
答案:例文:
第一种类型:认为“主讲者是‘国学启蒙者’”。
尽管主讲人不是最有水准的学者,不能给社会提供学术典范,但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讲学方式,架起了古典与大众之间的桥梁,传达出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长期与古典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滑,已经很难弄明白古代经典的字意。这些主讲人将枯燥无味的古典文化通俗化,使听众对所讲授的相关历史文化知识产生兴趣,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引导大众步入古典历史文化知识的殿堂,从而达到了启蒙之效。
正是这批文化启蒙者,引导大众关注国学,重新形成了“国学热”,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精髓的传播起着积极作用。
第二种类型:认为主讲者是‘文化奶妈’”。
这些主讲者并非都是从事所主讲内容研究的专家,对于所讲解的古代文化经
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