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单元总结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12/24 19:50:2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6510字。
  《先秦时期》单元总结
  ●高考前瞻
  1.命题趋势
  本单元是中国历史的开篇,时间跨度长,从远古人类到秦统一前。在这一时期人类社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形成。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把“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列入了阅读教材。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历史是高考命题的冷点,以选择题为主,分值不高。春秋战国的历史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出现频率极高。以小题为主,也有大题。春秋战国的历史还是高考问答题的首选区域。
  2.复习策略
  (1)把握各个历史阶段特征,运用生产力的观点分析各种社会形态的变化。本单元涉及的社会形态变化有两次,一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一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我们应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生产力观点分析其产生和瓦解,与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内在联系。
  (2)春秋和战国时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在本单元所占比例较大,还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应给予重视。
  (3)变法问题是本单元又一重点,特别是商鞅变法,不仅使秦国完成了向封建社会的转变,还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我们必须掌握它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有关变法的命题形式很多,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阶段特征
1.   奴隶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奴隶制社会经历了夏(奴隶制的形成)、商(奴隶制的发展)、西周(奴隶制的鼎盛)、春秋(奴隶制的解体)四个阶段;
  ②政治制度方面,夏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商强化了国家机器,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的争霸战争和铁器、牛耕的出现,使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双双走向瓦解。通过春秋争霸,客观上加快了统一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
  ③文化的灿烂表现为商文化的成熟,西周时勾股定理的提出,春秋时期老子、孔子两位思想家、兵家孙武以及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等。
  2.春秋战国时期的基本特征: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
  (1)政治上:①王室衰微,权力下移,政权逐步掌握在新兴地主阶级手中,他们利用政权力量,进行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随之各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起来;
  ②大国争霸,战争频繁,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
  ③民族融合加速,华夏族逐步形成。
  (2)经济上:①基本特征:井田制逐渐崩溃,封建制生产关系萌生并逐步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
  ②生产力: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③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3)文化上:①科技成就主要产生于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领域,如天文历法、医学、建筑等;
  ②社会大变革突出而集中地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中。
  ●单元知识整合
  一、先秦社会演进
  1.奴隶社会
  ( 1)形成——夏朝:奴隶制国家机器建立;农业、夏历。
  (2)发展——商朝:疆域扩大,奴隶制强化,农业和畜牧业,青铜器、甲骨文、商文化。
  (3)繁荣——西周:武王伐纣,分封制、井田制和宗法制,农业和手工业。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
  (4)瓦解一春秋:春秋五霸,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2.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确立:战国七雄、各国变法、封建制度确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