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个系列,约25660字。
中考复习文言诗文解题法系列指导
文言诗文解题法:感悟评价
感悟评价,就是在阅读过程中伴随着自己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提出自己独特的发现与见解、思考与质疑。
感悟评价类试题,大都是开放性简答题,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结合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3.对文中人物进行评说等。
精题解析
例1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2008年江苏徐州市中考试题)
解析:第一问是把握诗句基本内容,它只要求写出诗人当时的耳闻目见即可。第二问是要求考生说出对诗句的自我感悟,这就要深挖其内在意蕴,并思考一下人们将它应用到现实生活的用意。这首诗的颔联是历来被传诵不绝的哲理名句,它的哲理意蕴与其现实意义密切相关。
答案示例: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例2 阅读《陋室铭》,回答后面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2008年重庆市中考试题)
解析:此题要求考生对文章的观点谈自己的看法。从能力角度上说,考查的是鉴赏评价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它要求抓住已知的条件联系全文,谈时切入角度要准。
答案: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
题型阐释
鉴赏品析是指对文言诗文的鉴别、赏析和评说,它是语文阅读能力中层次较高的一个考点,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还需要文学、文体等相关知识与能力共同组成。
鉴赏品析能力包括鉴赏能力与品析能力。鉴赏能力,指的是对文言诗文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等进行初步的文学鉴赏,以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品析能力,指的是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作品的内容、写法、感情倾向等作出判断的能力。
鉴赏品析类的题型一般为简答题,也有选择题。对诗文的鉴赏品析,主要包括欣赏人物、品味语言、鉴赏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精题解析
例1 阅读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回答后面问题。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释】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江城:这里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这两句诗好在何处。
(2008年江苏泰州市中考试题)
解析:这道简答题考查对名句的赏析。对名句进行赏析时,首先要弄清整首诗的意思,然后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选定自己比较熟悉的一个角度(思想内容、写作方法、关键词语等),对名句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