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练习12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5/21 9:43:3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0题,约14710字。训练精选
  论述类文本阅读
  读下面文章,回答12—15题。(18分)
  创造力缺失在基础教育中
  上官子木
  创造力并不是由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简单相加后的复合体,而是由各种知识与能力有机组合后而新生的复合体。目前我国大多数基础教育工作者并不清楚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是什么,误以为所有的知识都是有用的。“基础”就是知识的积累,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开展发散性思维,就能突生灵感并形成创造性成果。然而,知识并不都是有用的,在知识浩如烟海的今天,比积累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选择知识的能力。
  从效率角度考虑,最应选择的知识是那些能使原有知识增值的知识,如方法论性的知识、学科结构性知识,以及有关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增值作用体现在有效组合知识、预测学科发展趋向、协调自身具有的各种能力等等。即使选择了有用的知识,也还需要进行包括组合i转换等程序在内的知识再加工,使书本知识能转变成能为实用目标或创新目标服务的知识。我国以往的学校教育只是关注如何帮助学生快速地吸取知识,既没有注意知识吸收的有效性,更没有注意知识的组合与转化程序。
  从开发创造力的角度看,创造动机与创造欲望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只有具备强创造动机、高创造欲望,才能对新异事物有关注兴趣,并由此对新颖问题更敏感,对知识的更新更主动,从而形成有利创造力开发的良性循环。然而,我国学校教育因重理论性、抽象性,并追求多知识点、快教学进度,同时进行高重复性的机械训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及自信心都荡然无存。可以说,这是我国基础教育最得不偿失之处。由此,尽管我们培养的学生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积累量,却因缺乏利用这些知识和能力的内驱力,而使他们毫无创造欲望且毫无参与创造性活动的任何兴趣。
  从现行学校教育的内容来看,要具备较强的学业能力需要三个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擅长思考;大脑反应较快;小心谨慎不犯错误。然而,要具备较强的创造能力也需要三个条件:不局限于原有的框框,敢于突破旧框框;不惜花费时间进行深思熟虑的思考;不怕犯错误。显然:现行的学校教育所要求的学业能力与创造能力存在着相悖的地方,即我们在打基础的过程中,存在着压制创造能力发展的本质性缺陷。创造性活动需要基础,其中包括学科知识基础,但除此之外还需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我国的基础教育正是因其狭窄的知识观、片面的基础观,把学生的能力局限在认知能力方面,致使学生们在动手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及人文素养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
  12.下列表述中,不是基础教育导致学生创造力缺失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大多数基础教育工作者认为在知识积累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开展发散性思维训练,就能突生灵感并形成创造性成果。
  B.我国基础教育工作者没有认识到增值型知识、方法论知识、学科结构性知识、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方面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知识观较为狭隘。
  C.认为创造力是由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简单相加后的复合体。
  D.现行学校教育重理论、轻策略方法,追求多知识点、快教学进度、高重复性训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自信心荡然无存。
  【参考答案】C。对创造力的认识,本身不构成导致学生创造力缺失的原因。
  1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6分)
  A.选择有用的知识,并关注知识的组合与转换程序,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B.“害怕错误”与“不怕犯错误”是构成较强的学业能力与创造力在条件方面的显著差别之一。
  C.现行学校教育所需的学业能力与学生创造力培养存在相悖的地方,打基础的过程中存在压制创造力发展的本质性缺陷。
  D.在知识浩如烟海的今关,积累知识会压制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所以我国基础教育要放弃以知识积累为目标的教学观念。
  【参考答案】AD。A项,创造力需要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A项只涉及知识,未涉及能力,不能构成充分条件。D项“积累知识会压制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中的“知识”应限定为“书本知识”,不包括有用的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没有知识积累也无法发展创造力。“放弃”过于绝对。
  14.创造力的开发需要具备哪些因素(4分)
  【参考答案】(1)拥有了有用知识,并且发展了包括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全面的能力;(2)创造动机和创造欲望。
  15.现行学校教育该怎样避免学生创造力的缺失请分条列述(5分)
  【参考答案】(1)树立全面的知识观,(2)树立全面的能力观,(3)克服重理论、重抽象,追求多知识点、快教学进度、高重复训练的弊端,保护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创造欲望。(答对第一、二点得3分,答对第一和三点或第二和三点都得4分,全对得满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8分)
  论中西方的英雄文化
  潘天强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对于英雄主义的理解也从两个方面发展。一是代表全人类具有人道主义的精神价值观逐渐代替了过去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和种族主义的价值观,英雄主义越来越具有全人类的广泛的精神意义。另一方面是代表各种文化和各种不同民族的价值观的英雄主义在相互碰撞中不断地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形成一种具有多元色彩和民族个性的并能相互尊重的英雄主义价值观。英雄主义和其他众多主义一样,多民族、多文化的价值观和人类趋向统一的英雄史观永远是一对矛盾。当今世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体系总是以全人类代言人的身份并以其强势的经济实力和推广他们的文化价值观,方法就是宣扬英雄主义的理念,塑造感人的英雄形象,以确立西方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在全球化的今天,除了经济的强势以外,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强调多种价值观的共存,强调各种价值观的优势互补显得尤为重要。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文化优势和代表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英雄形象是正在强盛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财富,是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不败的法宝。
  英雄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反映东西方基本意识形态的文化现象。中国的英雄文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