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890字。
陈情表(A案)
南京市第九中学 冯渊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汇,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表”这种文体的特征,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寓理于情的构思。
3.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重点
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建议
本文是向皇帝申诉自己同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境况,申诉暂时不能应召为官的苦衷。申诉什么、如何申诉是文章的重点。本文出于“情”,归于“理”,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教学中要根据这个特点,加强诵读,在诵读中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情感与愿望。对难于理解的段落,可以提供相关资料,采取研究性学习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第一课时 诵读,初步理清结构与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题
1.作者与作品
李密(224~287),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太子侍从官),李密拒绝应招,但这很容易招致武帝的疑虑,以为他怀念旧朝,于是李密上《陈情表》,以奉养祖母为理由辞不应征。
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详尽而委曲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谢晋朝征召的原因,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由衰感激之情,又申述了自己的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晋武帝嘉勉他的孝心,赐给奴婢两人,使郡县供养他的祖母。刘氏亡后,他丧限期满,才入京任太子洗马,后官至汉中太守。
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
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允其不仕。
2.文体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
《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本文出自《文选》(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卷三十七,原题作《陈情事表》。
3.影响
作为一个“少仕伪朝”的“亡国贱俘”,面对皇上的征用美意,竟敢拒召陈情,辞不赴命,这是须有胆略的,因为弄不好就有性命之忧。然而表章上达后,晋武帝竟不怪罪,且允其所求,嘉勉他的孝心,赐给奴婢两人,使郡县供养其祖母。取得这样的结果,虽可能另有隐衷,但表章写得合情合理恐怕也是个重要因素。
正因为如此,所以这篇《陈情表》也就成为千古传诵的名作。李密在文学史上并没有多高地位,其以文才出名,得力者就是这篇《陈情表》。
二、单人单段 多遍诵读
1.注意读音
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凶 门衰祚(zuò)薄(báo) 茕(qióng)茕孑(jié)立 床蓐(rù) 猥(wěi)以微贱 非臣陨(yǔn)首 责臣逋(bū)慢 犹蒙 矜(jīn)育 过蒙拔擢(zhuó) 宠命优渥(wò)
2.读懂文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