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现代文、古代诗文阅读题,约17000字。厦门翔安一中06—07学年高一(上)语文现代文练习(8)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成绩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24分)
好人坏在哪里(台湾) 李 敖
人们从小就被教育做好人;训练做好人,长大以后,有的自信是好人,有的自诩是好人,有的自命是好人,他们从少到老、从老到咽气,一直如此自信、自许或自命,从来不疑有他,但是,他们真是好人吗?深究起来,可不见得。
事实上,世间所谓的好人,其实他们坏得真够瞧的。好人怎么会坏呢?会坏,我举出三点主要的,证明给你看:
好人的第一坏——不敢与坏人争。
好人的第一坏处是,他们怕坏人,因为怕,所以不敢与坏人争。1965年,吴组湘因反对黑暗势力辞去台大教授的时候,他对我说:“我这回‘退让贤路’了!”我回答他说:“吴老师,你错了,你退让的不是贤路,而是地地道道的‘恶路’!”什么叫“退让恶路”?退让恶路是好人用消极而退缩的办法,自承斗恶人不过,最后下台鞠躬,关门叹气,听任坏蛋们昏天黑地地乱搞。最后如张伯苓所说的:“这个年头儿,就是因为坏人都在台上唱戏,好人蹲在屋里叹气。”才越来越糟糕。
天下坏事的造成,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坏人做坏事;另外一个是好人容忍、坐视、甚至默许坏人做坏事。结果呢?有能力或可能有能力的好人,在有机会或可能有机会的时候,放弃了打击坏人、阻止坏人作恶的行动。于是天下的坏事,也就一件一件地蔓延起来了。所以,不客气地说,坏事不全是坏人做出来的,其实好人也有份,容忍、坐视、甚至默许坏人做坏事,乃是使坏事功德圆满的最后一道手续,好人之罪,岂能免哉?
好人的第二坏——以为“独善其身”便是好人。
好人最大的毛病,乃在消极有余,积极不足:叹气很多,悍气太少。结果他们所能做的,充其量只是“独善其身”而已,绝不是“普渡众生”的好汉。但是最后,坏人并不因为好人消极叹气就饶了他们,坏人们还是要欺负好人,使他们连最起码的“独善其身”也善不好,连佛教中最低级的“自了汉”也做不成。最后只得与坏人委蛇,相当程度地出卖灵魂,帮着坏人“张其恶”或“扶同为恶”。这真是好人的悲哀!
自以为“独善其身”便是好人的,就好像踩在粪坑里而高叫自己不臭一样,这是不可能的。
好人的第三坏——以为“心存善念”便是好人。
当“独善其身”大行其道以后,伦理学上的“动机派”便成了好人的护身符。“动机派”的走火入魔,判断一件事,不看事的本身,反倒追踪虚无缥缈的动机,用动机来决定一切。孟轲说,“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俞正燮直指盂轲说的“情”,就是“事之实也”。善必须实践,必须把钱掏出来、把血输出来、把弱小扶起来、把坏蛋打在地上,才叫善;反过来说,“想”掏钱、“准备”输血、“计划”抑强扶弱,都不叫做善。你动机好,没用,动机是最自欺欺人的借口。17世纪的西方哲人,就看出这点,所以他们点破——“善意铺成了到地狱之路(Hell is paved with good intentions.)”。这就是说,有善意而无善行,照样下地狱,阎王老爷可不承认光说不练。
可怜的是,好人在“独善其身”之余,竟自欺到以为只要“心存善念”,便是行善了,就问心无愧了,其实这是不够的。问心无愧算什么!要问的是行动。没有行动同步作业空有一颗好心,只是自欺而已!
1.作者为什么怀疑那些自信、自许或自命的人“真是好人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坏事的造成作者为什么认为跟好人有关呢?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者在文中对“独善其身”一词是如何理解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文是对好人不“好”的分析的评价,那么请根据文章的意思,展望作者期待的好人应该有一个怎样的标准。(6分) 5.探究性阅读:鲁迅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写到“左翼青年作家柔石被捕时的一段经历,原文如下:“ 他(柔石)就在一个会场上被捕了,衣袋里还藏着我那印书的合同,听说官厅因此正在找寻我。印书的合同,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我于是就逃走。这一夜,我烧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