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30字。
边塞诗练习
阅读下面6首边塞征战诗,完成以下题目.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僻字难典] 都扩: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 燕然:本来是地名,即爱杭山, 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因为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匈奴,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 所以后来以“勒石燕然”作为保卫祖国、立功边疆的代称。
[表述题]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 。
2.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答: 。
3.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
4.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左右字内) 答:
[选择题]
5.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6.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塞下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 八月萧关道①。
出塞入塞寒, 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②,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 矜夸紫骝好⑧。
注:①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②幽并客:指幽州、并州 武勇之人。 ⑧紫骝:骏马名。 [表述题]
1.前四句写边塞景物,其中“空”、“寒”二字有什么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