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实验中学2026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0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0/14 15:01:1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9410字。

  2026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2025.10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并在答题纸规定位置贴条形码。
  2.本试卷满分150分。共三个大题。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mm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昆仑石刻”甫一公布,就引发了广泛讨论,我认为,石刻有三个方面尚存的疑点。
  首先是秦代石刻之罕见。现已知秦代石刻,主要是秦始皇巡游天下时所立,包括峄山、泰山、琅琊台、芝罘、东观、碣石、会稽等7处。秦代石刻屈指可数,先秦时期的石刻也很罕见。根据考古资料,中国最早的古代石刻文字出现在商代,即殷墟石簋铭,但还只是器物上的题刻。秦国较早制作文字铭刻,但也只有秦公大墓石磬铭、石鼓文、诅楚文等少数石刻闻名于世。如果秦代有大量摩崖石刻存在,北宋时就会被金石学家收录,但事实恰恰相反。
  其次是“昆仑石刻”的缺损。“昆仑石刻”右下角有明显缺损,且十分平整,似是同一时期脱落的。而我们从释文来看,第一行为“皇帝”两字,第二行为“使五”两字,“五”字可与第三行“大夫”构成固定词组,这说明石刻雕刻之时,“五”字下方已有缺损。第三行为“大夫臣翳”,释读者之所以补“翳”字,一是“臣”字之下,确实有残缺笔画;二是根据后文两次出现“翳”字推断,此处当是“翳”字,可见石刻雕刻之时,“臣”字下方是完好的。同样的时间段、同样的疆域内,石刻的风化程度应该差不多。如果此刻为真,按正常自然风化,不应该像现在这么平整。此可疑者二也。
  最后是“昆仑石刻”的行文。“昆仑石刻”的文字,有学者提出,将“廿六”释为“卅七”,回应了之前学者对石刻年代的质疑,但似未注意到石刻行文的问题。从称谓上看,“昆仑石刻”短短三句话中,“翳”这个自称竟然出现了三次,与古代汉语中常省略主语的用法大相径庭。
  (摘编自李豪《“昆仑石刻”的三个疑点》)
  材料二:
  近日,有关部门认定刻石为秦代刻石,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文字刻凿壁面总长82厘米,最宽处33厘米。刻石全文共37字,文字风格属秦篆,保存较完整的文字信息为“皇帝/使五/大夫臣□/将方□/采樂□/険翳以/卅七年三月/己卯車到/此翳□/前□可/□百五十/里”。专家通过现场调查、科学分析,获取了刻石的科学研究数据,并调集石质文物研究与保护、秦汉考古、古籍文献和书法篆刻等领域专业人员集中科研攻关,形成考古调查报告。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豪认为“昆仑石刻”存在三个疑点,包括秦代石刻罕见、缺损异常、行文不合古汉语习惯。
  B. 材料二通过科技手段确认刻石为秦代遗存,并对其文字、岩性、风化痕迹等进行了科学分析。
  C. “昆仑石刻”因形布字,今存的三处“翳”字有违古汉语用法,而“可”字则契合秦汉用法。
  D. 材料三以《燕然山铭》的发现为例,说明古代石刻的发现往往需要长期的考证和多学科合作。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作者认为“昆仑石刻”右下角的缺损平整异常,无疑属于非正常的自然风化。
  B. 材料二中“卅七”的释读纠正了此前的误判,也直接回应了学者对刻石年代的质疑。
  C. 材料三中《燕然山铭》的发现过程表明,古代石刻的辨伪必须借助可靠的文献记载。
  D. 与材料二、三相比,材料一中作者关于“昆仑石刻”的观点更多出于非现场的推断。
  3. 根据材料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自6月以来,昆仑石刻的消息引发热议。_______,有人则怀疑石刻是现代人伪造。近日,基于一系列科学检测和严谨论证,有关部门给出了有力的结论。其技术考证过程表现在:经高精度信息增强技术提取分析,从字体来看,_______;经矿物和元素分析,排除了利用现代合金工具凿刻的可能;刻痕内部和刻石表面均含有风化次生矿物,经历了长期风化作用,排除了现代新刻的可能。可见,在这场争论中,_______,为“尕日塘秦刻石”的真实性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
  4. 材料一中作者通过画横线的句子所表达的观点是否可靠?为什么?
  如果秦代有大量摩崖石刻存在,北宋时就会被金石学家收录,但事实恰恰相反。
  5. 同为考察,材料二、三与苏轼《石钟山记》在考察目 和方法上有何异同?
  【解析】
  【导语】三则材料围绕“昆仑石刻”展开辩证探讨:材料一从秦代石刻罕见、缺损异常、行文不合古汉语习惯,质疑其真实性;材料二以现场调查、科技手段(如高精度信息增强、矿物检测)和多学科协作,论证其为秦代“尕日塘秦刻石”;材料三借《燕然山铭》发现,佐证古代石刻考证需长期探索与多学科合作,整体呈现石刻辨伪中“质疑 — 实证 — 参照”的逻辑链条。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三处‘翳’字”错,材料一提到“昆仑石刻”中“‘翳’这个自称竟然出现了三次,与古代汉语中常省略主语的用法大相径庭”,但材料二未提及“今存的三处‘翳’字”,且从“皇帝/使五/大夫臣□/将方□/采樂□/険翳以/卅七年三月/己卯車到/此翳□/前□可/□百五十/里”来看,今存是两处“翳”字。
  故选C。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飘浮于万有引力之中的房屋
  汤成难
  我家所在的这幢楼是一个魔方,怎么说呢,每层楼,每个单元隔些日子会进行转动,白天没人注意到它的变化,转动只发生在夜里。
  你也许不相信我的话,一开始,我也和你一样,不相信房子会自己转动,直到我们换了两次新邻居才不得不信。一次转来了一对年轻夫妇,他们很漂亮,像从电影海报里走出来的人,年轻夫妇有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小男孩,也和他们一样好看。我和父亲是在早晨出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