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二中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十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0/14 14:37:5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200字。

  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十月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超20万场“银龄数字课堂”陆续开课,近6亿人次享受“一键呼入人工客服”尊老专线服务……当科技与时光温柔相拥,这场“银色”数字革命,正让晚年生活从“将就”蜕变为“讲究”。
  政策春风引领数字适老“加速跑”
  在这场“银色浪潮”中,数字适老成为破解传统养老难题、激活“银发经济”的关键引擎。2023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促进数字技术适老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更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数字生活和信息服务需求。2024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启动“数字适老中国行”活动,从服务升级、技能教学等6个方面入手,为更大范围的老年人提供适老化产品与服务。2025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信息通信暖心服务“十件实事”,将“提升适老化服务水平”作为惠民实事持续推进。政策红利持续催生地方创新样本。各地信息通信业积极落实工信部要求,结合地方实际,不断丰富数字技术适老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①_______
  数字适老的技术迭代,本质上是一场从“替代人力”到“重塑生态”的进化。前沿技术持续注入“银发经济”,让技术创新真正生长于老龄社会的土壤。智能设备变身健康管理的“隐形守护员”。如智能睡眠枕头能实时采集老人的体温、心率等数据,做到“无感”监测。目前我国养老呈现“9073”的格局,就是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居家环境的“数字进化”必不可少。智能门锁、安防传感器等设备实时守护老人安全,并在异常情况下发送自动语音和短信告警,着力打造“智慧”“安全”“高效”的居家养老环境。
  ②_______
  “银发经济”浪潮席卷而来之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数字养老更需要暖心服务,助力适老化产品和服务为老年人所知、所用。线上适老化服务全方位同步进行。中国移动开通10086尊长热线服务,2020年底至今累计服务老年客户8919万人,提供人工服务4.65亿次;线下实体厅店积极推进适老化改造。目前已在31个省的营业厅设立智慧助老体验中心7959家,开展“银龄”文娱汇等助老活动2.5万场,覆盖近33万人次;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日益完善。中国电信推出的康养解决方案可提供健康体检、AI问诊、AI健康周报等服务,目前在用会员已超过167万个。同时,打造“守护一键通”,订单已超8000台,累计接通呼叫超5000次。
  数字适老已从概念期的“星星之火”发展为产业期的“燎原之势”。数字适老不仅是技术命题,更是人文课题。科技的温度正在消解老龄化的冰冷数字。未来的智慧养老,应该是一张“不落一人”的安全网——让每一位老人在数字时代不被速度抛弃,不被孤独围困,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摘编自李瑞璐《③》)
  材料二:
  在我国,城乡管理中的社区属于基层法定社区,政府通过社区发挥国家在社会养老服务中的作用。国家建立起以社区为平台的老年社会服务体制,社区成为老年社会服务中“国家-家庭-个人”的连接枢纽,成为传统“家国一体”养老的又一次现代延展。
  目前,我国的城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和农村社区链式养老服务模式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列举“‘银龄’数字课堂”等例子,材料二提出“伞形结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二者均强调技术替代人力的核心作用。
  B. 两则材料均体现对养老保障“全面性”的追求。材料一“不落一人的安全网”侧重数字化维度的全面性保障,材料二“伞形覆盖家庭”侧重服务供给体系维度的全面性保障。
  C. 依据材料二可以推断出,“护理机器人喂食”是无法替代家庭亲情的,此观点与材料一“技术赋能养老”的观点存在本质矛盾。
  D. 材料二提出社区是“国家—家庭—个人”的连接枢纽,这体现了政府在养老方面有积极作为,而材料一并没有政府积极参与养老的行为。
  2. 在材料一和材料二序号处添加标题,下列哪一项不恰当?(   )
  A. ①技术革命重塑“老有所养”好图景
  B. ②银色浪潮激起“智慧养老”新浪花
  C. ③养老变享老——数字适老开启“银发友好”新时代
  D. ④中国式养老的现代延续
  3. 材料一这篇新闻报道使用了大量数字,请分析其作用。
  4. 材料二提到社区是养老服务的“伞形结构”主干,这一比喻体现了社区哪些功能?请结合材料二概括。
  5. 为什么现阶段数字适老仍需以社区为枢纽?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聚焦中国养老问题,通过两则材料呈现了数字化与社区化双轨并行的养老模式创新。材料一以详实数据展现数字技术赋能“银发经济”的实践成果,强调科技的人文温度;材料二从社会治理视角剖析社区作为养老枢纽的“伞形结构”,体现中国特色养老的制度优势。两则材料互补共生,既展示了技术革新对传统养老模式的突破,又揭示了社区在连接国家与家庭中的关键作用,共同勾勒出中国式养老从“老有所养”到“老有优养”的升级路径。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能力。
  A.“二者均强调技术替代人力的核心作用”错误,材料一“数字适老的技术迭代,本质上是一场从‘替代人力’到‘重塑生态’的进化” 说明作者认为技术不应仅仅是替代人力,而是要构建新的养老服务体系。材料二,“国家建立起以社区为平台的老年社会服务体制……的连接枢纽”,强调社区作为服务枢纽的组织功能,突出“国家-家庭-个人”的连接机制。
  C.“存在本质矛盾”错误,材料一“技术赋能养老”是辅助居家养老(如安全监测、健康管理),材料二“家庭亲情不可替代” 强调情感需求,二者并非“本质矛盾”,技术是补充而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普者黑看见一匹马
  兴安
  ①马在蒙古族人的心目中,就是不会说话的亲人。
  ②我对马的感情是与生俱来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马的眼睛,在“蒙古五畜”中,马的眼睛是最接近人的眼睛的。羊的眼睛过于含混,牛的眼睛过于呆直,骆驼的眼睛过于缥缈。只有马的眼睛,让人感到亲近、熟识和生动,就像是蒙古女人的眼睛,充满了温情和善意。
  ③不久前,我在云南的普者黑,一个彝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