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三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7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9/23 14:24:1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790字。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三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问一:可否先谈谈您是如何被中国艺术史或汉学所吸引,最终走向这个研究领域的?
  包华石(以下简称“包”):庄子开启了我的汉学道路。《齐物论》提出了民主思想,我后来写过文章专门讨论《齐物论》的视觉性与物体特性。因为庄子,我想做一个有关中国古代思想中的“逍遥”术语的细读研究,探讨它在汉代至宋代如何在艺术视觉与政治方面呈现出来。
  问二:如何从学术层面探寻中国艺术与政治之间的复杂联系?
  包:这需要学者有更为广阔的学术视野、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方法。除了艺术本身的形式与风格外,还要放在历史文化、商业流通、言论管道、风尚习俗等领域全面考察。我认为视觉艺术具有认知维度,可以运用于追踪抽象概念的发展进程。通过考察文本到图像的具体构成,我们能够透视政体、权力、平等、人民等抽象的政治概念在古代中国与近代欧洲的演变轨迹。
  问三:您提出在古代中国,艺术也是“民意反馈管道”之一,这颠覆了我们的固有认知。
  包:艺术作为“民意反馈管道”之一,反映了一个文明的言论自由程度。在中国,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东汉的许多画像石中留下了不少具有政治内涵的图像,如拓片《北风其凉》、武氏祠画像《淮南子》等;汉代之后,中国进入了贵族统治时期,唐代的绘画题材大多限于贵族阶级……不同时期的政治风俗画都体现了知识分子与政治制度、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复杂的政治关系。
  问四:……
  包:……
  问五:您在近著《西中有东:前工业化时代的中英政治与视觉》中提出欧洲现代的平等观念受到中国的启发与影响,可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观点?
  包:中国的知识资源启发了许多被视为“西方”特色的“现代观念”。比如18世纪晚期法国大革命时,欧洲人才谈及“政权”概念,但用的是“贵族性”。虽然有人说西方的制度是科学民主,实际上一开始并非如此。英国人看到中国科举制度,觉得可以学习这“举贤任能”的制度,又花了几百年调整社会结构与文化,才施用于政。
  问六:在此基础上,您还提出了“中国的八大发现”:人民与国家的关系、国家权力范围的界定、平等的来源、法制、民意反馈、分权制衡、仁政的对象、人情。您以解构西方中心论的方式,试图证明那些不言而喻的许多现代概念,其来源都是可疑的。那么如何才能跳出您所谓的“西方诡辩术”带来的陷阱?
  包:“西方诡辩术”常把许多东西,包括民主、言论自由、贤能或自然等,都视为西方的专有概念。这种诡辩术有两种逻辑弱点:一是将地方习惯视为准则,例如多数美国人甚至汉学家至今都相信,相比于中国或其他任何地方,西方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更为民主平等,这种视角的问题并不完全在于诋毁其他区域,而在于以群体身份认同取代客观历史事实作为学术讨论的基础;二是年代置换、反客为主,启蒙运动以来西方给中国贴上“社会停滞”“东方专制主义”等负面标签就是如此。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把自己的未来限于西方学者所断定的范围之中,因此,当代中国人应该重新反思自身文化中的知识传统,不要被“西方诡辩术”所迷惑。
  问七:在当下全球化的语境下,中国艺术家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包:我认为只有跨文化的艺术品才有能力超越“本土性”,成为用于文化竞争中的国际性产品。欧美先锋艺术家吸纳来自其他国家的文化资源,在坚持自身文化的基础上开启了现代化的创新,推出了有竞争力的国际性文化产品,但五四知识分子在借用西方资源进行社会变革时却失去了传统的根基,无法为自己的文化价值做出合理的辩护,这导致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大多无法用于建构“现代性中国”。未来的中国艺术家如果想推出具有竞争力的国际文化产品,恐怕还得重新思考“现代性”与文化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
  问八:清华大学刘东教授在《为中国人民声辩》中认为您的著作揭露了西方学者“偷窃历史”的各种诡辩术和偏狭的民族主义,指出了中国美术的精神底蕴,验证了中国文化当年的势能。您认同他的看法吗?
  包:我想要强调的是,文化不具有本质性,而是流变的。西方并非总是先进的,不同文化之间除了竞争,也可相互学习、借鉴和交流。艺术将以巨大的感召力和魅力,拆除我们在理解之路上的各种障碍和偏见,把人类不同的心灵沟通在一起。
  (摘编自刘燕《海外中国艺术史的研究理路与创新——美国汉学家包华石教授访谈录》)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庄子开启了包华石的汉学道路,他认为《齐物论》提出了民主思想,它在汉代至宋代的艺术视觉与政治领域均有所呈现。
  B. 除了现代平等观念外,许多当代人习以为常的西方现代概念,如法制、民意反馈、分权制衡,都受到了中国的启发与影响。
  C. 采访者在问六针对“西方诡辩术”的提问,不仅折射出采访者对西方中心论调的关注,也体现了他对这个现象的警惕。
  D. 访谈涉及了受访者走向汉学的路径与研究成果,并提出不同文化之间只有通过相互学习、借鉴和交流,才能适应全球化要求。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问一将受访者被中国艺术史或汉学吸引的过程作为访谈的切入点,营造了亲切而不失专业的对话氛围,能够激发听众的兴趣。
  B. 问三回答颠覆了大众惯常认知,举例较丰富,体现受访者的观点植根于对事实真相的尊重和对历史材料的开掘。
  C. 问六回答中受访者认为“西方诡辩术”是将西方价值观视为全球普世标准,并否定其它文化对现代概念的贡献。
  D. 联合国副秘书长在2025年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上的“文明对话是通往和平的途径”的发言与问八中受访者的观点不谋而合。
  3. 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纵观历史,汉代画像石中《二桃杀三士》等作品实为一种________,通过艺术图像传递了政治讽谏;科举制度所体现的________原则,更是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智慧。立足当下,我们既要传承这些优秀传统,更需________,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4. 根据上下文,问四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什么?请写出一个并阐述理由。
  5. 《拿来主义》与本文都涉及到了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鲁迅和包华石观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导语】该访谈先探寻其受庄子启发走上汉学之路的缘起,再深入探讨其核心学术观点,如中国艺术与政治的联系、艺术作为“民意反馈管道”、中国对欧洲现代观念的启发,还剖析“西方诡辩术”陷阱,最后聚焦当下中国艺术家的发展方向与文化交流意义。访谈逻辑清晰,从学术起源到观点阐释,再到现实建议,层层递进,展现了对中西方文化关系的深度思考,打破西方中心论,强调文化交流与坚守自身文化根基的重要性。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他认为《齐物论》提出了民主思想,它在汉代至宋代的艺术视觉与政治领域均有所呈现”错误,原文提到的是“因为庄子,我想做一个有关中国古代思想中的‘逍遥’术语的细读研究,探讨它在汉代至宋代如何在艺术视觉与政治方面呈现出来”,即“逍遥”术语在汉至宋的艺术与政治领域呈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面馆
  刘平
  雪一直没停过,小街上不少人家都关门歇业了,桃源小镇更显得冷清了,像被冻死了一样。偶尔看见一只狗在街上走过,也蔫头蔫脑悄无声息地不吱一声。有时候一天连一碗面也卖不出去,但郝婆的小面馆仍然每天开着。
  这天下午四点过,郝婆正坐在炉子边那把椅子上琢磨啥事情,那个收山货的汉子又来了。汉子身强力壮、浓眉大眼,是小面馆的老顾客。他每次来桃源小镇,都要到郝婆的小面馆吃一碗热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