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6届高三年级期初阳光调研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1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9/18 19:59:0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9850字。

  江苏省苏州市2026届高三年级期初阳光调研语文试卷
  2025.9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把选择题的答案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把非选择题的答案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
  一、阅读 (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可以从各种各样的艺术史的分析中发现:寻找图文的对应关系,一直是其研究的关键所在。但是,有时图似乎是从属于文(文本)了。这是否无形之中有可能忽略了图本身的一些特殊性质?或者说,我们是不是还应该进一步寻找和关注图文不相对应的关联呢?
  通常,人们习惯地以为,视觉是直观的、具体的和感性的,它就缺乏深刻而又复杂的意义蕴含。这样想当然,却是大有问题的。事实上,从历史的角度看,人是在使用和理解文字之前就在创造和接触图像了,也就是说,人与图像的关系史在时间的长度上远远超过了人与文字的关系史。为什么语言这一人的特殊能力在表达美的时候却有可能见拙于人的视觉的可能?因为,从历史的角度看,视觉系统的进化要比语言系统的进化长久得多,可能是超出了多少万年!在谈论人类文明的时候,人们却往往看重语言,尤其是作为文本的语言。可是,在文字还没有出现的史前时代,制作图像的历史早已经开始了,而且,这种对图像的执著及其体现出来的简约特点等,完全可能令今人赞叹不绝。野兽派大师马蒂斯曾庆幸自己的画与原始人的洞穴画有点像!图像的表现与传达不仅由来已久,一直没有中断地持续到了今天,而且,人们时常发现,用语言来描述视觉艺术的魅力就像诗人艾略特所形容的那样,“是对说不清的东西的搜罗/用的又是使不上劲的工具”。因而,没有理由认定,人对可视图像的把握就一定可以胜于对文字的读解,或者说,对于视觉图像的体会与读解的难度会亚于对文字构成的文本所进行的苦读细品。恰恰相反,有时,有关图像的言语进入和阐释可能显得更为复杂和艰难,人们不仅在面对人类初民运用文字之前的绘画(例如原始洞穴中的壁画)时还显得有点似懂非懂,而且,即使是对人类社会比较晚近的具象艺术的理悟与阐释也有相当的困难,或者说,把握起来总是有一定的限度,而不可能完全达到一种透明无碍的程度。
  视觉图像超语言的特点(图文不对应)所导致的不确定的、多义性的特点恰是艺术的一种令人“识之愈真,乘之愈往”的迷人力量所在。那种可以一目了然,无须任何探究或回味的图像世界绝非艺术家的最高追求目标。图像世界变成一个富有挑战意味的体验与释义的空间,正是创造性心智与想象的一种结意义上说,由图像构成的艺术史是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而且是文字组成的百科全书所无法替代的。
  (摘编自丁宁《关联性:艺术史思考的一大纽结点》)
  材料二:
  作为百科全书式长卷的画师,张择端不可能是一位仅有画艺而无思想之人。《清》卷[24]是写实性绘画,但却非实地录像。画什么不画什么,是由画师的思想决定的。那么,《清》卷表达了张择端的什么思想倾向呢?这同样可以通过他作画时所处的政治环境来考察。画师创作此画时,北宋社会已进入到经济繁荣而军事贫弱的时代。针砭时弊,关注国事民生,成为北宋文人讨论的核心问题,文学史上表现忧患意识的名篇佳作大都出现在宋朝,愤懑的诗文布满朝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轼“人生识字忧患始”名句的出现,绝非偶然。他们将忧国忧民的思想,在朝中常常通过北宋特有的台谏制度表达出来。这使得关注社会现实和朝廷政治,不但成为一般朝官的重要特点,也成为当时艺术家较为普遍的创作倾向。《清》卷中不绘清明时节开封常见的蹴鞠、射箭、荡秋
  [注]:《清》卷,即《清明上河图》。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与图像的关系史在时间的长度上远远超过了人与文字的关系史,因而图像的意义蕴含要比文本深刻而又复杂。
  B.史前壁画虽然简约,但有时具有不确定的、多义性的特点,人们理悟与阐释这些图像时,往往有相当的困难。
  C.图像世界变成了体验与释义空间,是创造性心智和想象的结果,图像维度里蕴藏着特殊的文化力量和历史讯息。
  D.由图像构成的艺术史这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比文字组成的百科全书更为重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马蒂斯认为自己的画作与原始人洞穴画相似,体现他对洞穴画简约特点的认可。
  B.库特??图霍尔斯基认为“一帧图像胜过一千个语词”,是因为图像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空间。
  C.《清明上河图》中避开清明常见欢娱场景,凸显社会隐患,是为了实现“画谏”的目的。
  D.徽宗不接受《清明上河图》,是因为写实性画风不符合他对立意与笔韵的要求。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中画横线句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立断斜阳吟不透,一声牧笛满林秋。 B.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C.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材料一的首段前,原文配有一幅画《换信》。该画取材于威廉??莫里斯《人间天堂》中“塞西莉公主与女仆调换信件,从而将处死送信人改为成全姻缘”的故事。请结合材料,谈谈作者在此处配该图,旨在反映什么状况。(4分)
  5.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阐述《清明上河图》的创作与解读体现了怎样的图文关系。(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千里江山图(节选)
  孙甘露
  凌汶被嘈杂的声音吵醒了,虽然她几乎直到凌晨才睡着。先是一阵刺耳的军号,穿过黎明时分的薄雾,然后就不停传来咣当咣当的声音,过了很久她才意识到,那是开关铁门的撞击声。她在看守所里,在龙华。
  昨天上午,一辆黑色囚车把她从老闸捕房送到南市,下午她又上了另一辆囚车,天黑前才被押送到这里,车上全是那天开会时被捕的人。囚车过了枫林桥,车上就有人小声说,看来是去龙华。果然,车子开进了淞沪警备司令部,停在一幢小楼前,又有人小声嘀咕,军法处。押送的军警一听见说话声就开始吼叫。
  小楼里,他们靠窗站了很久,窗外暮色四合,每个人都心情沉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