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年级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9/10 8:24:3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2 总计:1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030字。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 A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年级开学摸底考试
  语 文 试 题           2025.9
  试卷共8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阅读(72分)
  ( 一)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简”是许多杰出研究者和写作者最为推崇的文风特征之一。文简所展现的应是写作者 能 够以最简约、最平实、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准确表达艰深思想和高远境界的深厚功力。
  养成“文简”的好文风,要在具体的遣词造句中用心思量。针对当前实际问题,思想理论工  作者要做到文简并提高文章实效,要避免对西方话语模式及翻译文自觉或不自觉的模仿。要 在“言之有物、准确鲜明、生动活泼、简洁畅达”上下功夫。写作者在词句使用和写作态度上一 定不能自视甚高、故作深奥,要远离“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等不良风气, 要避免生造和使用除了自己之外谁也不懂、不常使用、意义不明或深奥晦涩的词句,要牢记唯 有研究成果的形成和表达做到“从群众中来”,研究成果的效用才更有可能“到群众中去”。养 成“文简”的好文风,还要培养反复推敲、删繁就简的耐心。好文章当然有可能是一气呵成的, 但更多还是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得来的。
  “理”是言辞文章的灵魂所在。“理”可以是作者亲身实践得出的一些道理、哲理,也可以是 抓住了客观事物根本的、反映客观事物实质的、阐述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真理。理论文章 要想达到入脑入心的实效,最关键的还是要透彻阐明作者思想中所要传达的或是客观事物中 所蕴含的“理”。
  “理透”源自对真理的科学掌握。毛泽东曾批评党八股式的文章和演说“这种装腔作势的 东西,不能反映真理,而是妨害真理的”,只有揭破这种形式主义的东西,“才能使大家学会应用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毛泽东不仅为我们阐述了 理透的本源,还为我们阐明了达到理透的途径。(甲)对于思想理论工作者来说,要想运用马克 思主义的方法,抓住事物的根本并在文章中反映真理,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实践。“理透”依 托于富有条理和逻辑的写作之上。(乙)首先,作者要彻底明晰自身所要阐述的“理”,也要确保 这一 “理”符合客观事物的实质与规律。思想理论工作者一定要“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万不可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其次,合理安排所要阐发的观点和所掌握的材料。(丙)撰写理论文
  章,既要重视观点,也要重视材料,应以观点统领材料论据,以材料论据增强观点说服力,努力  使思想观点和材料论据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最后,确保推理和写作的思路富有条理和逻辑。 养成“理透”的优良文风,不只要高屋建瓴,更要深入浅出。(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上,我们党的领袖提出许多影响深远的思想观点,但从不装腔作势和故作高深,相反都尽可能  以最朴实生动、最贴近群众、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去阐明深刻的道理。除了语言生动形象之外, 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具体实例阐述抽象、高深的理论等也有助于深入浅出地达到“理透”的效果。
  “神正”,也是对写作者及其文章在思想观念、价值追求、气象格局等方面的更高要求。
  “神正”体现为坚定的信仰信念。在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 信念,是历史、时代和人民的共同选择。“神正”体现为鲜明的人民立场。学问为人民而做,文章 为人民而写,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文章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关注人 民实践创造,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能以科学理论和高尚大德武装人民、引领风尚。“神正”体现为 强烈的历史担当。强烈的历史担当首先表现在文章能够通过理论创新反映时代巨变,解析时代之 问。强烈的历史担当还表现在文章能够融通古今中外,体现中国特色,彰显人类情怀。
  (摘编自沈壮海王芸婷《试论文风》)
  材料二:
  堆砌概念、堆砌材料,围绕一个流行概念在一个平面上反复诠释、重复论证,而在认知上并 没向前推进一步;或者人云亦云、套话连篇,洋洋洒洒数千乃至上万言,无一句无来历,无一语 无依据,使出的是洪荒之力,论证的却是人所尽知的常识。为发表而写作,不是为了解决问题 而写作,是此类文风的病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认为“文简”要完全摒弃西方话语模式,以本土化语言实现通俗易懂,而“理透”需依 赖逻辑论证与实践相结合。
  B. 材料一认为“神正”的历史担当要求文章能反映时代巨变、融通古今中外、研究真学问,这 是对写作者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的最高要求。
  C.材料一认为“文简”重在语言形式的简约,“理透”重在思想深度的透彻,二者共同构成了当 今时代优良文风的核心要素。
  D.材料二批判堆砌材料的文风,是因为这种文章用形式繁复掩饰思想的贫弱,这与毛泽东批 评的“党八股”的本质相同。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简”强调语言通俗化,并非否定学术语言的严谨,而是要求表达艰深思想时避免晦涩。
  B. 材料二批判某些文章“无一句无来历”,实则是讽刺那些缺乏独立思考、没有新认知的文。
  C. 材料二以“剥洋葱”为喻,形象地论证了谋篇布局需由表及里,最终触及本质的写作理念。
  D.两则材料均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批判写作中的不良倾向,但对应的写作要求各有侧。
  3.如果给材料二拟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论当代文风的困境与突围               B.直面真问题,锻造好文风
  C.从堆砌到洞察:写作的祛魅之路          D.文风改良与学风建设之关联
  4.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文风是时代的风向标。材料一提出了优良文风的三大要素,其中,“理透”的根本在于坚 持   ①  ,并通过实践与逻辑论证阐明真理,而“神正”强调文章需体现坚定的信仰、人民立 场及历史担当,最终实现   ②  的传播效果。材料二批评不良文风的根源在于   ③  ,认为 文章价值取决于是否直面问题,故主张写作者需以  ④ 为创作核心,从而引领“学风、作风、世风”的整体向好。
  5.请结合材料,谈一谈下面这句话应该放在文中(甲)(乙)(丙)(丁)哪处地方,为什么。(6分)
  邓拓曾引用刘健和丘浚以“绳”和“钱”比喻人的学识的故事,一个是“学如一仓钱币,纵 横充满,而不得贯以一绳”,一个是“有绳一条,无钱可贯”,指出“每一篇文章如果都有一根思 想红线,把最重要的材料贯串起来,总是好的”。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洮 •砚
  相裕亭
  林廷玉在盐河北岸整出一块不大点的小菜地。天气晴好时,他就乘坐渡口划老信的船只, 到北岸去浇菜、捉虫,侍弄他的菜园子。回头,再乘着老馆的小船回来。
  那样的时候,林廷玉是悠闲的。船馆也是悠闲的。小船划得快与慢,林廷玉觉得都很 惬意。
  可这一天,划船的老信得了衙门里的钱,让他快去盐河北岸,把林廷玉林大人带回来。所 以,老馆手中的摇桨,就如同河面上的野鸭被水中大鱼追逐着一样,飞快地划动,眼看就要飞起 来一样呢。
  船至河心,林大人隐约地看到本府知州蔡大人,领着一帮衙役站在岸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