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5/13 17:10:15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38 总计:38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9430字。

  2025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书法的优美源自汉字的优美。中国书法经典碑帖,无一不是对历代社会审美取向和书者自我怡情的生动演绎。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开篇即讲:“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中国书法亦讲究境界,它是自然之境、精神之境、艺术之境。别具一格、匠心独运的书法必是高境界的作品。清代书家包世臣说:“书道妙在性情”。鉴赏书法,在细察作品的字法、笔法、章法等外表形式的同时,更注重从整体上品味其意境、格调、神韵,特别是体悟生命之力量,以及丰富、真挚的情感和深邃、厚重的文化内涵。从一个侧面讲,书法艺术就是个性风格与线条技巧的结合体。书之妙品,神采为上。但要达到这种境界,难乎其难。因为除了日复一日地习练之外,还需要广博的学识和修养。缺乏这方面的支撑,即使技巧娴熟,也很难如愿。古之有成就的书家,无一不是技巧与学养兼修的。这些看似溢于字外,其实却含于字中。由此,人们才能理解为什么同一字体会演化出风格韵味、神采气质各不相同的书体。
  真正的书法精品是经得住历史和时间检验的,因为其将优秀传统与时代气息结合起来,将艺术美感与真情实感融合起来了。当然,我们主张继承传统,并非苛求照葫芦画瓢、复制古人的体貌样式,而是抓住本质、得其神韵,然后自成风格。我们讲求时代气息,应该追求的是一种审美情趣、人文精神。书法不仅要有高度的审美价值,还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精髓和历史的沉淀。书法也可称之为书道,而道是书法的深刻内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书法的另一种称谓。先秦时期,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自然”这个理念,其主要为了阐明“道”。他主张道法自然。而书法之道,也在于追求自然。书者自然天成,观者心旷神怡。
  明代董其昌曰:“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我们在书法创作中,不能仅重视线条、造型,因为这都是人为的,具有局限性,未能达到自然发挥的状态。如果书者心悟于至道,则书契于无为。正所谓,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书法之道,为而立德。得道的审美就能表现出很高的境界。因为“道”代表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能遵循这个规律,就具备了“德”的品行。正如古人所云:有意于佳而衰,无意于佳乃佳。唐代书家虞世南认为,书法的好与不好,法度技法固然重要,而心境和立意更加重要。道生之,德蓄之。从而证明了立德、行道对于书法的重要意义。
  (摘编自李玉赋《论中国书法的审美和神韵》)
  材料二:
  参观当今书法展时,感觉满展厅的作品都是技法的堆砌而缺乏书家自身的精神内涵,因此有人称当今书法走进了“炫技”时代。何谓“炫技”?主要是当下书法作者在创作时一味追求技法的丰富性,在笔力运用、笔锋转换、运笔速度及转折提按等运笔动作中追求精湛绝伦,在墨色、字形、章法甚至形式上也追求完美效果,这些丰富的技能是书法创作必不可少的硬件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国维认为词的境界决定品格,高品格的词和书法艺术一样,讲究自然、精神、艺术三重审美境界。
  B. “书道”不只是书法的另一种称谓,还蕴含着道法自然的哲理,体现了立德行道对书法的重要意义。
  C. 笔力运用、笔锋转换、转折提按、运笔速度等技法都能体现书法之美,它们构成了书法的核心内容。
  D. 篆隶楷行草五体的演变、同一字体演化出风格不同的书体,体现出时代的变迁和创作者的审美趣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鉴赏书法应注重从整体上品味,如果其意境、格调、神韵不足,线条技巧水平再高,也不能称为妙品。
  B. 展览书法作品过分追求技法的丰富性却缺乏精神内涵,反映出当代书法家普遍存在文化修养不足的问题。
  C. 书法创作“有意于佳而衰,无意于佳乃佳”,书者只有无意追求技法技能的精湛,才能创作出精妙的作品。
  D. 加强书法教育,需要引导学生感悟和理解书法的精神气质,也不可忽视一笔一画、日复一日的习练。
  3. 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引用虞世南的观点,论证了心境、立意对书法创作的重要性,与技法形成辩证关系。
  B. 材料二采用古今对比论证,通过分析展览书法与经典名作的差异,揭示“炫技”现象的弊端。
  C. 材料三以了解不同朝代书法家及其作品为例,说明书法教育应侧重技法训练以掌握时代文化特色。
  D. 三则材料均涉及书法艺术的精神内涵,但论述各有侧重,分别从审美、创作和书法教育切入。
  4. 三则材料都对“这些看似溢于字外,其实却含于字中”这句话的内涵有所阐释,请具体说明。
  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书法是中华文化瑰宝,包含着很多精气神的东西,一定要传承和发扬好。”请根据材料谈谈这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有哪些启示。
  【解析】
  【导语】这三则材料围绕中国书法艺术展开多维度探讨:材料一从审美境界切入,强调书法需融合技巧与学养,追求“道法自然”的精神内核;材料二批判当代书法创作中的“炫技”现象,指出技法应为表现思想境界服务;材料三则立足教育视角,提出书法教学应注重文化传承。三则材料形成递进关系,由艺术本体论到创作现状分析,再到教育实践,共同揭示了书法作为文化载体的深层价值,对当代书法传承具有启示意义。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王国维认为……高品格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微雪的早晨
  郁达夫
  这一个人,现在已经不在世上了;而他的致死的原因,一直到现在还没有明白。
  去年年假,我因家贫无归,学校里举目萧瑟,在他执拗的劝说下,答应同他一道上他家里过年。那一天早晨很冷,中午的时候,太阳还躲在灰白的层云里,吃过中饭,正要雇车出去的时候,寒空里却下起鹅毛似的雪片来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