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三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160字。
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三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徐占枕《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困境与破解之策》一文认为,良好的传播效果其实是“讲述者”和“听述者”共同完成的。由此,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实现路径可以提炼为谁来讲、讲什么、怎样讲、对谁讲四个核心问题。
谁来讲强调的是讲述主体。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讲述主体主要包括外国专家、外国导演、外国留学生三大群体。
外国专家即在华生活与工作的外国专家,他们把平时在中国的所观、所想、所感创成作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眼中的中国,讲述自己在中国的故事,陈说中国文化,与他们的朋友分享,国外读者会更感兴趣、更容易接受,因此也更能促进世界了解中国。
自电影诞生以来,怀着对中国这一东方文明古国的好奇心,陆续有很多西方导演来中国拍摄纪录片,这些导演用镜头记录下这个国家的破败、战争、新生与崛起。由于在身份归属上这些导演首先是一个西方人,其次才是一个纪录片导演,所以观众在这些影像中所看到的是西方视角对中国的诠释,而非对中国的客观再现。
相较于专家和导演,留学生属于尚未踏上社会舞台的群体,但由于其属于受教育者,因此在思想性格上也就具备更强的可塑性。同时,由于留学生属于所在国未来具有影响力的群体,留学生讲述中国故事的潜力也就更加明显。2010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留学中国计划》,提出来华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一大批知华、友华的高素质来华留学生”,将知华、友华的来华留学生作为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力量。
讲什么是讲述内容,中国故事从“自我讲述”到“他者讲述”所包含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基于自我讲述的故事,体现的是民族中心主义的价值趋向。这种世界观的实质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看不到也不承认他者的存在。由于缺乏了他者的观照,这种自我讲述的中国故事人为地隔断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在与外界的交往中,明显不被外界认同。与自我讲述的中国故事不同,他者讲述是从他者的角度观看自我,由于增加了他者的观照,自我就不再是与孤立于世界之外的自说自话,而是带有他者交往与他者评价中的自我。外国人讲述的中国故事就是一种基于他者讲述的中国故事。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让中国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心。面对中国奇迹,一些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震惊之余,会带有固有的偏见贬低中国,“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成为西方主流媒体中反复出现的论调。
在这一背景下,用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利益关系无疑成为最佳选择。如纪录片《中国面临的挑战》就起用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库恩做主持人,对世界关心的中国问题展开解读,节目聚焦中国的经济、民主、创新、政治和价值观五大热点问题,以“中国的经济将走向何方?”“中国人,你幸福吗?”“会制造的中国人,你会创造吗?”“中国人,你参与了吗?”“中国人,你信什么?”等西方社会对中国关注的热点问题为线索,真实地记录中国社会在迅猛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困难、问题和挑战,同时也反映出中国政府为应对各种挑战所做出的积极尝试和努力。
怎样讲是指讲述方式,外国人讲述的中国故事是一种身体在场式的讲述,身体在场是指“身体本身在事情发生、进行的场所”。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三大讲述主体中,外国专家将中国故事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教学案例,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展开互动,所传达的中国故事不仅仅是有关中国文化的知识,同时还是其在中国这一特定环境中的交往行为;外国导演深入到中国社会底层,在长期观察中与中国社会产生互动,进而提炼出感兴趣的题材内容,并通过拍摄与制作来与主人公共同分享,这种拍摄本身也是一种身体在场式的故事讲述;外国留学生不仅通过课堂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知识,还通过旅游、交友、聚会等课外活动感知中国文化,并通过微博、图片、视频形成一个个有关自己在中国学习、生活的故事,这些故事本身就来自于一种在场式的生活经历。
对谁讲是指故事的传播对象,对于外国人讲述的中国故事而言,其传播对象无疑是外国人。这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保证故事所传递的价值观是积极正面的,即对故事的效果评估问题。在此前提下,建构具有对话性的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范式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要建立这种范式,就必须进行调研。通过对存在于讲述者的朋友圈之内的成员的调研,形成不同形式下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受者反馈,这是从受者出发,基于对话目的的传播效果测量方法,通过这种测量方法让以往中国故事传播图示中被忽略的外国受众一方的身份得以凸显,增强讲述的针对性。
通过审视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实现路径,可以使“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这一命题回归故事本身的讲述过程,进而改变当下中国故事研究领域中他者缺失的状态,为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提供具体方案。
(摘编自王庆福、张红玲《纪录片国际传播中“他者叙事”的跨学科思考》)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外国人为讲述者来讲述中国故事,尽管很难做到对中国实际情况的客观再现,却更容易被其所在国的受众接受。
B.《留学中国计划》目的之一是使大批来华留学生知华、友华,逐渐以他者讲述替代自我讲述,真实传播中国声音。
C.外国专家、导演和留学生讲述中国故事,虽视角不同、内容各异、形式多样,却都因“身体在场”而更具说服力。
D.文章立足当下中国故事他者缺失的现状,探求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实现路径,从四个方面提出有效应对的办法。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中国历代王朝自我标榜的“天朝上国”,还是近代被列强侵略后产生的“自卑主义”,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世界观的具体表现。
B.《中国面临的挑战》规避了西方主流媒体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呈现了中国的真实发展状况以及做出的积极努力。
C.身体在场,指的是身体本身参与到发生、进行的事情当中,强调亲身体验与感悟,某种意义上更能接近客观真实,消解主观随意性。
D.建构具有对话性的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范式,既要关注中国自身发展情况,又要就外国人对中国的评价、感兴趣的内容等进行调研。
3.下列不属于“他者讲述”的典型案例的一项是(3分)
A.旅游大军赴淄赶“烤”使淄博美味、淄博热情迅速火遍全国,淄博烧烤家喻户晓。
B.南方“小土豆”涌入哈尔滨感受冰城风情,通过朋友圈、短视频分享自己的体验。
C.美国记者斯诺实地探访中国红区之后,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状况。
D.央视对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法国艺术家的表演和各国代表团的出场进行现场直播。
4.请结合文章内容,为“他者讲述”下一个定义。(4分)
5.假如央视要录制一部面向西方国家播出的大型纪录片《回眸中国——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六周年》,对此你会给出怎样的建议?请结合文本简要作答。(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鸳鸯一夜没睡,至次日,他哥哥回贾母接他家去逛逛,贾母允了,命他出去。鸳鸯意欲不去,又怕贾母疑心,只得勉强出来。他哥哥只得将贾赦的话说与他,又许他怎么体面,又怎么当家作姨娘。鸳鸯只咬定牙不愿意。他哥哥无法,少不得去回复了贾赦。贾赦怒起来,因说道:“我这话告诉你,叫你女人向他说去,就说我的话:‘自古嫦娥爱少年’,他必定嫌我老了,大约他恋着少爷们,多半是看上了宝玉,只怕也有贾琏。果有此心,叫他早早歇了,我要他不来,此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