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90字。
《我的母亲》教案
刘永兴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文绉绉、 绰号、 庶祖母、 吹笙、 摹画、 眼翳、 舔去、 侮辱、广漠 、宽恕等词语。
2、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3、 理解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4、感悟作品人文内涵,联系生活体验母爱。
教学重点、难点
1、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3、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绰号、 庶祖母、吹笙、摹画、眼翳、舔去、 侮辱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 、管束、气量、广漠、宽恕、质问、文绉绉、仁慈、侮辱
二、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初学农学,后攻读哲学、文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1962年在台湾病逝。
三、题目解读
这个题目对于大家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从小学到初中,我们不止一次以此为题写过作文。谁来谈谈,这样的文章在写作中应注意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纳:看似很容易写的一个题目,真正下笔时需要注意的还真不少。既是写“母亲”就要抓住母亲不同于“父亲”、“朋友”等人的特点:温柔、细腻、对“我”报有深深的爱。她应具有天下母亲的共性;既是“我的”母亲,必有不同于他人母亲的独特之处。她还应有自身的个性。只有把握好这两点,才能塑造真实、感人、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下面我们就来与作品对话,感受文中的母亲形象。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组织学生默读课文。给出默读提示及要求:
抓住关键句、段。可做圈点勾画。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参考文中语句) 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概括:“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