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优质课大赛随想录
作者:王洪英| 时间:2004/10/11 18:19:4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新版本教材透着新理念,参赛选手都能结合现实生活将课本的新理念挖掘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如沐春风,也使各位听课的老师耳目一新。
一、课堂结构新 选手们能够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建立相应的课堂结构。如驻马店市二中彭惠老师选教的《白蝴蝶之恋》一课运用图片引出课文内容:绿色的草地上一群蝴蝶在翩翩起舞。彭老师恰当的语言设计使这群蝴蝶与课文内容联系上了:“一群蝴蝶要到哪里去,他们的命运将会怎样?让我们一起学习刘白羽的《白蝴蝶之恋》”。这样的导语新颖,有吸引力。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的结尾处彭老师又设计了一个拓展环节,出示黑熊被硫酸烧后的图片,问学生:“你最想对刘海洋说一句什麽话?”在学生讨论以后教师点拨:“关爱动物何尝不是关爱我们自己呢?”使课文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南阳的选手刘芳老师在教学《在声音的世界里》一课时将“呜咽的笛声、自然界的风雨声、民族戏曲、西洋音乐、苏联歌曲”这些课文片段分别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放音乐,或让学生表演唱,或模拟声音,课堂气氛显得十分活跃。商丘的朱美娟老师在教学《西湖游记》二则时将西湖的美景设计成画面: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这些语句本来较难懂,可朱老师出示了画面以后再让学生理解西湖的美,学生就能想象的出来了。在赏析“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这句话时,除了出示画面外,还联系到了白居易的诗《钱塘湖春行》,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复习了旧知识,结尾处又设计了一个亮点:给西湖拟一句广告词,这样就将课文内容凝练成了一句话,让学生去总结、思考。这样的课堂结构都打破了旧的模式,给我们以全新的感觉。
二、师生互动,共创人生体验。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
与学生互动的学习过程,共度的情感历程。语文课本所选入的课文都是优秀作品,都融合着作者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切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当师生的思想感情与作品的思想感情溶为一体时,就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灵性,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成了一个内化的过程,教师将自己对课文的共鸣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共鸣,课堂教学也就象点燃火把一样,学生的联想、灵感、感悟一下子迸发了,课堂教学也就达到了理想境界。比如洛阳市孟津县城关一中武艳艳老师在教学《心声》一课时就体现了这一点,《心声》是一篇儿童小说,教学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调动了师生的人生体验,师生共同表演了课本剧,武老师表演课本中的程老师,课本中的李京京、赵小祯等几个角色临时抽了几个学生表演,表演完后让学生进行辩论,最后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实话实说”,整个过程教师与学生都共同参与,这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魅力,学生与老师都在寻找一种感觉,老师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学生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相互之间有没有交融点?这种疑问不断的出现在师生的脑子里,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师生共创人生体验的过程。
三、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每位选手的课堂教学都能够围绕着这一主题来进行,无论是对文本的分析和质疑,还是对教材的拓展和链接,大家都能从这一点入手,让学生在语言的积累上学会应用。以漯河市第五中学李冠珠老师选教《夏》一课为例,李老师以多遍诵读为主线,以读代讲,疑难处稍作点拨后,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写作练习,因为讲课时是九月份,正值秋天时节,李老师让学生借鉴《夏》中某些语句的写法来写“秋色”,这样灵活地处理教材,能使学生学以致用,更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
这次优质课大赛为一些有才华的老师搭建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擂台,使他们一展自己的教学魅力。这些优质课都是老师们精雕细刻的艺术品,耗费了选手们很多的心血,正如一个歌手在舞台上演出一样,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认为他们出类拔萃的才华和辛苦的劳动也应该有相应的报酬,有关部门是否也为他们提供一些“走穴”的机会,让一些优秀的教师到各地去讲课,使这些优秀的教师先富起来,全社会都像羡慕名歌星一样去羡慕这些名教师,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地位,才能真正调动起教师努力拼搏的积极性。 十八中 王洪英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