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女声”超级诱惑
作者:江苏省滨海县第三中学邱孔龙 时间:2006/11/15 13:20:1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湖南卫视开辟的娱乐节目新形式《超级女声》在2005年取得巨大成功。2006年更加火暴。“将近5000人到报名现场,正式报名人数有3077!”之前总导演洪涛通过都市快报发出的“报名‘超级女声’要提前”呼吁起了极大效应。据报导,“超级女声”杭州赛区报名第一天爆棚,主办方的徐乐兴奋地报喜。除了杭州及周边地区的选手外,来自美国、奥地利等国的选手也风闻前来报名。“成为下一个张含韵”就像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成千上万做着明星梦的少女。
根据报道,结合自己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写有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精彩指津
“超级女声”是近一两年来非常火爆的电视娱乐节目,成为人们茶前饭后的谈资,也是街头巷尾议论的热门话题。目前关于超级女声的各种资讯铺天盖地,要想写好这则材料作文,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采取多种方法,容纳大量资讯。由于这是一则时事类材料,因此写作前我们先要弄清“超级女声”这一节目的各种背景资料,了解社会各个层面对此的认识与评价,以使自己对这一节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们可以具体看几期“超女”比赛的现场转播,还可以看看周围亲朋好友对“超女”比赛持怎样的看法,是热情支持还是强烈批评,抑或是不理不睬。与此现象的材料掌握得越详实,越有助于我们对“超女”这一现象的认识越公正客观,防止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把自己片面的观点强加于读者。
二是结合手中资料,分类整合,归纳提炼出自己新颖的见解、独特的看法。虽然我们收集很多相关的资料,但不等于把这些资料简单罗列就能写出一篇出色的文章,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加以综合、分析,既可吸纳较为客观的观点,也要呈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思考或主张。在文章中我们一定要清楚地表达自己对此的看法是什么,这种看法的理由依据是什么。我们列举的理由依据越多,自己所持的观点越有说服力,写出的文章才能有标新立异的特点。
奇文共赏
“女声”也疯狂
刘洋
近日,“超女”PK越来越火爆,好奇心驱使我打开电视,看见一记者正在采访,因无法刻录画面,遂用文字记载下所见的几组镜头,同大家共享娱乐带来的快乐。
镜头一:
某女甲(以下简称甲)
记者(以下简称记):请问你的职业、年龄。
甲:我现在在X大学就读,20岁。
记:请问你是否看过《超级女声》。
甲:看过,还参加过呢!
记:那你最喜欢其中那一个呢?
甲:这个,不好说,都不错。
记:那你认同这档节目吗?
甲:当然啦!。
记:为什么?
甲: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或者说给我们做了一个梦。
记:梦?
甲:是啊,一个成名的梦,像我这个年龄的女孩们大都追星,也想出名,当明星。以前这只是一个想法,现在,有了一条路,可以实现这个梦。你说,这档节目,能不受欢迎吗?
记:仅仅是因为想出名?
甲: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是真正喜欢音乐的人,不过,相信那只是少数,大多也和我想法差不多。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出奇招、搞怪的人了。
记;那你周围还有人参加么?
甲:有,大概有三四十人吧。
记:谢谢合作。
甲:不用。
镜头二:
某老人乙(以下简称乙)
记:老先生,问你几个问题可以吧?
乙:可以,问吧!
记:您老高寿?是做什么工作的?
乙:我63岁了,退休很久了。
记:您看过《超级女声吧》?
乙:看过,看过,我们社区还有个老太太去参加了呢!
记:那您想参加这类节目吗?
乙:不想。
记:为什么?
乙:那是年青人的玩艺。
记:可还是有那么老人参加呀?
乙:可那必竟是少数嘛。
记:那您认同这个节目吗?
乙:还行吧!给年青人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嘛。
记:谢谢您。
镜头三:
某歌迷丙(以下简称丙)
(记者在街上看见一位身上贴满玉米贴纸的人)
记:看你的打扮,应该看过《超级女生》吧?
丙:当然,我还是玉米呢!(注:玉米是《超级女生》某参赛选手歌迷的自称)
记:那你自己怎么不去参加呢?
丙:我打算明年参加。
记:你场场都看吗?
丙:当然,我还准备去现场呢?
记:你应该还在上学吧!
丙:高二了。
记:不上课吗?
丙:请假不就成了。
记:那功课不就落下了吗?
丙:管它呢!
记:那你的家长呢?不管么?
丙:他们才没空管呢。好了,我还有事,先走了,Bye!
记:再见。
镜头四:
某家长丁(以下简称丁)
记:你看过《超级女声》吗?
丁:没有。
(记者简单解释)记:如果可以你会去参加吗?
丁:不会,哪有那闲工夫。
记:那你支持你的孩子去吗?
丁:不支持,孩子要学习,哪来时间去参加这些,要去也得等到毕业了,考上大学了才行。
记:为什么?
丁:孩子要学习才有出路呀。
记:唱歌也是种出路啊!
丁:唱了能得前几名吗?既然没有把握拿前几名,还不如先读好书,有了出息,再参加也不迟。再说,这只不过是个娱乐性的节目嘛!
记:你孩子看过这类节目么?
丁:哪来的时间啊!我孩子基本不看电视。
记:谢谢。
几组镜头,几种观点,几种人生。亲爱的读者,您怎么看呢?
名师点评
首先,文章的形式新颖独特。这篇文章用新闻采访镜头的形式,把人们对“超级女声”这一节目的不同看法与反映再现出来,让读者自己去玩味、思考,这种对生活进行原汁原味似的再现,令文章显现出鲜明的个性。本文对材料的创造性运用,给人强烈的阅读冲击。
其次,塑造的人物具有典型意义。文中选取了大学生、老人、高中生、学生家长作为采访(表现)对象,这些人物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民声的平台,为我们打开了一窗认识社会的窗口。这些人物,从某种程度上看,就是社会的缩影,文中各色人等对“超级女声”这个节目的不同反映,读后让人觉得很真实,也很有生活气息。
再次,讲述的内容极富时代特色。文章合为时而著,就是说写文章应以表现现实生活为主旨,让文章内容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感,不能脱离生活,闭门造车。对“超级女声”这个节目,人们的看法千差万别,各种观点同存于世,这正是一个时代开放进步的标志。这种时代感,正是本文带给我们的享受。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