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小说的心理描写试析
作者:佚名 时间:2006/6/7 8:01:4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丁玲小说的心理描写,与其他作家一样注意到通过人物的外表、行为、生活细节等来衬托状写人物的内心活动。但除此之外,她还有自己的特色。
这首先表现在她并不把心理描写看作小说的一种附属的零星的手段,而往往将它作为主体,置于重要位置。她曾多次强调,小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写出人来”,“写出那个人的心理状态……”因此她认为作家在了解生活的人时,“不仅要熟悉生活,而且要熟悉他们灵魂”,“并且同自己的灵魂溶合在一起,以无穷感动和爱,娓娓地道出这灵魂深处所包含的一切感觉。”在这种以心理描写为主体的小说中,丁玲十分强调心理过程的本身。她在具体进行描写时,常常以一种自由联想为基础,有效地运用人物意识流动的情状,着重表现一些感情和思绪怎样从另一些感情和思绪发展过来,又如何重新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去;并且随着回忆线索的一再更迭,表现这些感情思绪又是怎样的游移不定。这样的小说由于以直率无伪的内心剖白为特色,所以有的几乎看不出明显的情节内核,没有完整的故事结构,通篇只是一个心理过程,一种情绪的酝酿。这个过程完结,情绪宣泄告一段落,小说也就结束了。
丁玲小说心理描写方面的又一特点,是她对人物内心语言本身逻辑性和规律性的尊重。她尽可能避免传统小说那种旁观的身份和讲故事的作法,而让人物自己的心灵说话,因而小说的叙事常常用现在时,而不是书面语言惯用的简单过去时。同时,她注重表现内心语言的种种不规律性,间断性和跳跃性,并不强求把它修饰得顺顺当当条理连贯,因而她注意到人并不是这样思索的,因为力求写出一种“真正的内心独白”来。
丁玲小说心理描写方面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她注意捕捉人物心理变化最重要的一瞬,以此为中心,浓墨重彩去发掘这一瞬在人物生活中的特殊意义。她小说的主人公大多过着一种很强的内心生活,这种内心活动直接操纵人物的语言行为,而心灵上突然袭来的一种情绪和决定,会一下子就厉害地改变他们对人生,对世事,对命运的看法。
以上几方面,并不意味着丁玲小说在心理描写方面就尽善尽美了。如早期以内心独白为主的一些小说,仍有单调冗长之嫌;后期在描写一些成长中的新人的心理状态时,有时也由于体会的不深,存在避实就虚的情况。但是丁玲小说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所提供的经验,应该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文章评论
共有 2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